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今期第133期雷音介紹:

法師開示篇

法 師 開 示:清 淨 的 覺 性 為 何 會 因 無 明 而 生 起?

  佛經上講過很多關於這些道理,楞嚴經上也有不少這類比喻。我們的知覺性:眼能見、耳能聽、鼻能嗅、舌能嚐、身能觸、意能思、口能講,這些知覺性本來是清淨,可是給六塵的境界染污了,不再清淨。楞嚴經上講兩句話:「狂心頓息,息即菩提。」現在我們的無明煩惱,所有種種樣子,全是你的思想作怪;只要你能放下思想,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更多>>     —— 釋暢懷法師


佛 答 問

問:怎樣才是一門深入?
問:沒有持素者可否念大悲咒?
問:聽說法身人就可見法身佛,這是什麼意思?
問:法性和佛性有何分別?
問:甚麼叫俱生無明?
問:覺與迷是對立的,這兩者是本質的一部份嗎?
問:無明是不是因緣所生法?

更多>>     —— 釋暢懷法師


八 大 人 覺 經

  (續上期)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更多>>     —— 釋愍生法師


聖 者 阿 姜 查 對 於 素 食 與 肉 食 的 開 示

  比如說:青蛙和蟾蜍,你認為牠們相同嗎?牠們那裡相同?哪裡不同?是青蛀比蟾蜍好呢?還是蟾蜍比青蛙好?不吃肉比吃肉好嗎?答案與正確的修行有密切的關係。根據佛陀所謂正確的修行,是不論素或葷,一概不吃,這點你瞭解嗎?事實上,佛陀和他的弟子們所強調的是內在(精神上)的修為,不要執著任何事情,保持中立。

更多>>     —— 阿姜 查


本 勝 法 師 禪 思 錄

  寺院門票與佛國門票

  教務原因,勤走於省內佛教活動場所。一次,要到某景區內的佛寺,路過景區入口,被擋了下來,司機下車說明,門口守衛還是不讓進入,說非得寺院負責人給他打電話才可,否則,必須買門票。
  這事,令我感慨良深。由此景區門票,想到寺院的門票與佛國的門票。

更多>>     —— 釋本勝法師

 

學術篇

聖 教 序 註 譯(續)

  前言

  一三一期《雷音》刊登之聖教序註譯一文,在前言中說到貞觀二二年(公元六四八)五月,當玄奘大師翻譯完成一百卷《瑜伽師地論》。六月,唐太宗親自撰寫序文《大唐三藏聖教序》,用來放在眾經之首。以表彰玄奘法師勞苦功高。太子李治睹讀聖教序文,亦寫了篇《述三藏聖教序記》。這篇文章又簡稱《述聖記》如《續高僧傳卷四》所說,是「皇太子(李治)述上(太宗)所作三藏聖教序」。此處「述」的意思是闡述他父皇的成說而不自創新意,猶如《論語》「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謂。在此看來,「述記」雖然是獨立之文,但對「聖教序」來說,有此文相並合壁,方為完全,故今期續為註譯。

更多>>     —— 惠如


慈 悲 、 忍 辱 與 寬 容

  對於每個佛教信徒來說,在你修行學佛的過程中,不管你根基的深淺,也不管你悟解佛法的程度如何,都應該具備一個學佛者必須具備的基品格──慈悲、忍辱與寬容。這三種品格不僅是一位佛教徒所應具備的,更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必備的基本素養。這三種品格既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礎,也是一個人修行成佛的基本保證。一個人若具備了這三種品格,則不僅是一位很有愛心和同情心的人,而且還是一位受人尊敬和愛戴的人。下面我們就來分別解說這三種品格。

更多>>     —— 王坤


學 佛 三要 - 菩 薩 行

  世間上所有的宗教、學術、哲學,無不是要為解決人生痛苦而產生的。釋迦創立佛教,其本懷就是要使人生的苦痛得到解決,徹底的要達到超脫苦痛的境地,即心經所說:「度一切苦厄」。佛法,太深太廣了。很多人矢志學佛,但都摸不清門徑,真不知從哪裡學起。然而,佛法決不是雜亂無章的,自有他秩然不亂的宗要。一切的法門──方便的、究竟的,無非都是為了要引導眾生趣入佛乘。我們學佛到底要學些甚麼法門呢?其實,從學佛的立場來說,一切法門,不論一乘法也好,五乘與三乘法也好,都應該切實地朝著菩薩道而行,邁向成佛的菩提正道。

更多>>     —— 觀洪


莫 看 他 人 過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也有話說:「障不深不生娑婆」。凡是生活在這個世間的人,都是有缺點的,可以說是沒有一個圓滿無缺的人。如果在一個人身上找不出半點毛病,那他就是佛,只有佛才是徹底覺悟圓滿的偉大聖人。只要人沒有成佛,我敢直言地說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等覺菩薩還因為有一品無明沒有破,所以仍被稱為菩薩,而不能稱佛。菩薩羅漢都有缺點,何況我們生活在五濁惡世的凡夫呢?

更多>>     —— 智海


佛 教 的 誤 解

  筆者是佛教徙,卻有不少相信其他宗教的親戚和朋友。不知是坊間訛傳,還是不了解,常常有人說:「學佛要四大皆空」、「求往生西方極樂」,甚至有大學教授說佛教是自力的宗教,並無法解釋萬物的由來,不如某教云云。筆者有見於此,以己之愚見,試看解答一些誤解。

更多>>     —— 鄧定學

觀 世 音 菩 薩 簡 介

  觀世音菩薩,又名觀自在菩薩,「自在」是有滅除煩惱的意義,所以心得自在,在娑婆世界觀世音菩薩名施無畏者,而六祖壇經云:「慈悲即是觀音」。

更多>>     —— 杜家慶


《 佛 法 概 論 》讀 後

  《佛法概論》正式出版於半個世紀前之香港,為印順導師之力作,行文流暢通順自不待言,書中對佛法之深奧義理之闡釋,尤令人深深讚歎!其最可貴者,厥為全書大部分,皆依根本聖典《阿含經》而寫,慎密地避免了其時佛教界中,大小二乘之爭論,並嚴正地指出小乘之偏執狹隘、故步自封,有負佛出人間本懷之嫌;而一部分大乘學者之隨俗遷流,過度貶抑小乘而自視大乘,亦有「數典忘祖」的意味,而就其神化、梵化之事象,更令人擔憂。如此之不及太過,實有礙於佛法之正常開展。

更多>>     —— 雷榮棣

 

佛經故事

(民 國)淨 土 聖 賢 李 夫 人、婢

  李夫人,蘇州「八不居土」李柏農之妻。居住於香港時,住處接近鄉野地方,鄰居為農家。有一女人常來,自己請求來她家中工作,不取傭資,而喜歡跟隨李夫人及女公子念佛,學習經咒,夫人也不以婢女僕人來看待她。等到李柏農居士將遷家於浙江,婢女請求自己的母親,希望跟隨李夫人同行,並且以自己的一對金鐲贈送她的姊姊說:「我將跟隨李夫人修習淨土法門,無用此也。」後來由浙江遷至江蘇,全家常常早上三點起床,家中響起木魚、引磬、念佛聲,一直到早粥時,才約略休息半小時,然後繼續用功至中午才休息。下午三點又開始念佛,到下午六時才結束,其平日刻苦精進如是。

更多>>     —— 佛青資料室

 

閒情篇

浴 佛 節 船 河 放 生 法 會

  佛教青年協會於二零零八年五月十八日(星期日)租用一艘三層高渡輪及兩艘放生船於北大嶼山對出海峽放生多種海族,節目包括浴佛典禮、放生、抽獎、茶點等。參加者逾八百多人。放生海族共費港幣三十三萬八千八百八十元。

更多>>     —— 雷音記者 陳國強


海 濤 法 師 佛 學 講 座 暨 一 日 一 夜 八 關 齋 戒

  佛教青年協會恭請 台灣生命電視台台長海濤法師,在二零零八年六月六日至六月八日,假座尖沙咀街坊褔利會,一連三晚佛學講座。來港弘法期間,並舉行暨一日一夜八關齋戒、慈悲施食火供和放生。

更多>>     —— 雷音記者 陳有儒、陳國強


「 佛 法 概 論 研 讀 班 」 學 佛 心 得 分 享

  大家好!本人學佛資歷淺,若如題說「學佛心得分享」實在是大慚愧。學佛只有一年多的我,談不上有甚麼學佛心得,我何德何能說心得呢?但能夠與大家分享學佛的心路歷程,以及分享於學佛後所得到的啟發,實是後學的一大榮幸!

更多>>     —— 薛雅麗


理 想 的 移 民 目 標

  在一個寒流正襲香港的春節——Ο八年,自己站在風雨交加的十字路途上,遠望灰暗的天空,朦朧的街道上,行人稀少,路上顯得冷清清,我的心情都降溫了,在此情境之下,我仍須繼續前往,更要拿出勇氣前進呢!

更多>>    —— 覺塵浪子


佛 教 法 語 分 享

1. 行善沒有條件。
2.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3. 遇到煩惱,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4. 真誠必有應,精勤萬事成。
5. 世間本無垢與淨,祇緣自起分別心。
6.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7.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8. 感恩心體驗生活,精進心善用生命。 慚愧心增長福德,懺悔心消滅罪障。
9. 愚人除境不除心,悟者忘心不忘境。
10. 多福少福當陪福,知恩念恩必報恩。

更多>>    —— 佛青

 

特稿

蓮 池 大 師 的 故 事(五)(連 載)

更多>>    —— 文:淨毅居士;圖:德安居士

佛青活動點滴

本 會 活 動 花 絮 相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