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學術篇
學 佛 三要 - 菩 薩 行 觀洪

  世間上所有的宗教、學術、哲學,無不是要為解決人生痛苦而產生的。釋迦創立佛教,其本懷就是要使人生的苦痛得到解決,徹底的要達到超脫苦痛的境地,即心經所說:「度一切苦厄」。佛法,太深太廣了。很多人矢志學佛,但都摸不清門徑,真不知從哪裡學起。然而,佛法決不是雜亂無章的,自有他秩然不亂的宗要。一切的法門——方便的、究竟的,無非都是為了要引導眾生趣入佛乘。我們學佛到底要學些甚麼法門呢?其實,從學佛的立場來說,一切法門,不論一乘法也好,五乘與三乘法也好,都應該切實地朝著菩薩道而行,邁向成佛的菩提正道。

  菩薩是梵語,中國人好簡,菩薩就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譯為覺悟,薩埵譯為有情,合譯即是覺有情。「情」是眾生最原始的一股意欲力用的原動力,是衝動地向外擴張追求的。眾生(人)也是「有情」,但這「有情」是著力於追求色欲(慾)、權力、名利的,實不堪配稱為有情。菩薩是真正的覺有情,佛陀是大覺大悟的聖者,菩薩是以佛陀的大覺為理想對象的追隨者,是具有智慧成分的有情,是追求覺悟的有情。菩薩仰仿佛陀普渡眾生的本懷,起大勇猛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利利他,由推己及人了知一切眾生的苦痛與自己無異,他以堅毅的力量企圖解除一切眾生苦痛以完成自己的理想,這就是真正的菩薩行。

  《大般若經》說:「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無所得為方便」。《大般若經》著重於廣說菩薩行,我們需要明白,菩薩應遍學一切法門,但佛法決不是千差萬別的,一切法門不外乎修福修慧,都要依此「三句義」來統攝的,這可以稱之為「學佛三要」,也可說是統攝一切學佛法門的三大綱要。〔一〕、一切智智,即無上菩提,是以正覺為本乃至完成最完滿的佛德,作為修學佛法最崇高的目標。學菩薩行者的心心念念、與無上菩提的相應作意,確信無上菩提有殊勝德相德用,這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即是大菩提願。〔二〕、大悲,廣說應為慈悲喜捨,度脫眾生的苦痛是悲;成就眾生的沒有樂福是慈,「菩薩但從慈悲生,不從餘善生」。菩薩是從大悲心生起的,沒有慈悲都算不得是菩薩行,所以,大悲心是菩薩修行的心中之心。〔三〕、無所得即是不住一切相的真空見,是真正了達真理的智慧〔般若慧〕,不是凡夫的世俗智慧,也不是沈空滯寂的偏真智慧,是善巧的大方便,有了這般若慧,才能成就慈悲行,才能成就無上的菩提願果,所以,學佛三要即就是大菩提願、大慈悲心、大般若慧。

  菩薩學行的正道宗要,即是大乘佛法的信願、慈悲、智慧,是不可顧此失彼,執一概全的,很多人學佛,都是偏頗而執一的。有重信的信行人,重智的法行人,重悲的悲行人;這是由於眾生的根性不同,從不同的方便入學佛門。我們必須要深入的洞悉到菩薩行的三大綱要,於初學時,不妨從一門而入,但如果久學佛法,老是滯留於這樣的階段,是會產生不良的後果,是不會究竟成道的。進入佛門,修學佛法,決不是有信無智,或有智無信的。經上說:「有信無智,增長愚癡,有智無信,增長邪見」。這可以見得信與智一定要相修相成,而不能有所偏失的。「大悲為上首」。菩薩學行,就是本著慈悲心為最根本的,倘若悲願力不足,只急急的自求智證,自求解脫,這一定會墮落小乘,退墮凡夫。一門深入,只是從一門出發,以此為中心點而統攝一切,並非捨棄其他的不修不學。總的來說,想要升階登堂,深入佛法的究竟,修學菩薩的正行,就必須三事齊修——信願、慈悲、智慧,因為真的一門深入,亦必然了解到一切修學的相關性,相助相成的完整性,亦體悟到佛菩薩不是有信無智,有智無悲的。

  菩薩道確是難修雕行,這是無可置疑的。從凡夫地,發心學菩薩行,總要有個初方便的方便,才能夠一門深入,繼而三事齊修,不斷深化、淨化,到達完滿。中國佛教徒所喜好的主要行持,是念佛、吃素、誦經,這不正是等於信願、慈悲、智慧三要的進修之道嗎?念佛可以策發信願,攝護信心,未生的令生,已生的不致失退,以佛為我們的理想模範,於無上菩提起大信願。吃素,正其名應為不食肉,這是中國傳統佛教的美德。「食肉斷大悲種」。不食肉主要意義與力用,為長養慈悲,菩薩應利濟一切眾生(包括動物),試問我們怎可以忍心的去殺害牠,吞食牠呢?誦經,是一種功德,也是修行的方便,是引生智慧的前方便,從初學的熟讀熟背,慢慢的深入了解經義,經聞、思、修不斷的思維抉擇,總會能夠引生出智慧的。

  念佛、吃素、誦經確為修學菩薩行的初方便,但要記著,這只是初階入門的方便,都是為了增長大乘佛法的信願、慈悲、智慧的修學。然修學者一定要認清每一法門的力用與意義,才能夠深入佛門的究竟,才能成就菩薩道。我們不是為念佛而念佛,為吃素而吃素,為誦經而誦經。我們是為了策發信願而念佛,從念佛中發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菩提願。菩薩行以慈悲為懷,從消極的不食肉,積極的放生,察覺現實人間的種種苦迫,本著慈悲而起來救護,從而去做種種有益人世的福利事業,成就大慈悲心。很多人學佛,每以誦經為功德,不求甚解的誦經,而輕視義理的研究,這真是失去了慧學方便的作用。須知,佛教是很重視智慧的宗教,如不修智慧,對於所信的三寶,所學的法門,莫名其妙,這就不能夠得到學佛的真實利益,從經論上啟發到我們的不是世俗聰明的智慧,乃是道出宇宙人生真理的般若智慧,有了這般若智慧的勝方便,才能成就慈悲行,才能成就無上菩提果。最後,願諸方善信,不論在家出家的,都能反省自思,都能起大無畏勇猛心,從菩薩心行去修學,成就菩薩行的功德,究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