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怎樣才是一門深入?
答: 很多人也會說一門深入,但究竟怎樣才算是真正的一門深入?我雖是才疏學淺,但以我在佛教六十多年的經驗,對佛門的事情也了解不少。中國八大宗派之中,禪宗和淨土宗在中國是最為人熟識及最深入民心。禪宗提倡打坐參禪,參念佛是誰直至明心見性。淨土宗提倡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兩大宗派都是勸人專修他的法門,不必花時間精神研究佛教經典,以免擾亂心神。
修行者認為除此法門兆,並無他法可相比較,精進勇猛,一心專注地只修持一個法門,這叫作一門深入。但能夠真正一門深入的人,一千人之中也沒有一兩個。眾生有八萬四斗種根性,因此法門也有八萬四千種之多。除非你已一一了知所有法門後,再取其一專修一門,否則又怎能以偏蓋全?若然研究佛經是不必每要,那末佛為什麼要說那麼多經,我們又何必印這麼多書呢?
很多人知道某法師說專門讀誦無量壽經三年,必有成就;其他什麼經書都不用看,這叫一門深入。但大家要知道這位法師已出家幾十年,看過無數經書,對佛法已有一定的了解,他當然可以專修一個法門。但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說,必須多加學習,從聞思修方能入三摩地。假使不明佛法而專修一門,這樣不是專修而是盲修瞎練。
有些出家人或是在家居士認為修行要閉關,或要住在深山野嶺。這種思想是錯的,古德說:「不破參,不閉關;不破參,不住山。」破參即已明心見性,開悟了知本來面目,若是沒有根基便去閉關住山,必會走火入魔。我認識一位二十多歲的年青出家人,出家不久就住山,不到一年就發生精神病,後來入住精神病院,值到現在已有五十多年。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初基佛弟子和資深佛弟子不能相提並論。
問:
沒有持素可否念大悲咒?
答: 還沒有持素者可以誦經、念佛、拜佛、持咒、同樣有功應。若能發心持素,功德當然更大。
問: 聽說法身人就可見法身佛,這是什麼意思?
答: 法性的本性名法身,法身是離一切虛妄之相,沒有形相,遍一切處,無處不在。法性有覺知的功德叫做佛,亦名佛性。若你明白自性是無處不在,你的性與身合為一體,等於以空合空。經中說:「若人欲知佛境界,當觀其心如虛空。」佛的境界就是法身,法身沒有形相,是空的;你的心也沒有形相也是空的,便能與空合為一體。就是你已證得佛境界,就能見到法身佛。
問:
法性和佛性有何分別?
答: 法性是諸法的本性,佛性是諸佛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無情方面叫做法性,法性也是實相、真如、涅槃的別名。所謂:「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有情與無情怎麼分別?我們現在有一口氣在,身體就是有情;一口氣不在,身體就變為無情。身體是有情還是無情?主要是身體作怪,知覺上作怪。根本沒有有情與無情的分別,其實兩者是一樣,只是佛教有很多名詞,名相上不同,理論上是一致。
問:
甚麼叫俱生無明?
答: 俱生無明即是貪嗔痴慢疑再加上不正見,這六種根本煩惱,從無始以來就有,只是我們昏迷不覺。無明就是什麼都不知道,糊裡糊塗的。無明從什麼時候開始?從無始以來直到現在,無始的意思是什麼時候,所以說無始。
一般社會人士如科學家、哲學家都說最初因,佛教不講最初因,沒有開始那裡有最初因。佛教講無始亦無終,有開始才有終結,沒有開始那有終結。現在就是開始,現在就是終結,這個理論是很高深。你一念覺就是終止,一念迷就是開始。所謂:「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以現在為標準;當下開始,當下亦是終止。就如金剛經講三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問:
覺與迷是對立的,這兩者是本質的一部份嗎?
答: 在真理上根本沒有覺與迷的存在。若你請教禪師這問題,他會告訴你認為有覺有迷的人都有精神病。因為我們的知覺性本來沒有覺也沒有迷,本性是如此,這個理論是極為高深,非三言兩語能解釋清楚。迷等於做夢,覺等於夢醒,夢醒之後一切皆空。永嘉大師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時迷已沒有,覺也沒有。
問: 無明是不是因緣所生法?
答: 一切法皆是因緣所生法,不論修道、成佛、佛法和眾生法都是因緣所生法。可是因緣是當體即空,在因和緣裡頭什麼都沒有,兩者皆是空的,非實有的。這個問題不可以用三言兩語能說清楚,若想真正了解,非深入研究佛法不可。
問:
佛說三心不可得,是否一切心相都是虛妄?
答: 當然是。你的一念思想生起一切法,你的一念心根本是虛妄,自然生起的一切法也是虛妄。你的一念心等於一棵樹根,這個樹根沒有了,何來樹幹、樹枝,樹葉呢?所以你的思想是虛妄,生一切法也是虛妄。
問:
我們的真心能見、能聞、能覺、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嗎?
答: 我們的思想猶如水中月影,水中月影是假的,我們的思想同樣是假的。我們的眼能見,耳能聽、心能覺,這六根不能說是真但又不能說是假。如指目見第二個月,第二個月不能說它是真也不能說它是假。第一個月變成第二個月,證明眼性是迷,眼性迷則六根性變成濁;眼性覺六根性變或清淨,互相圓融變成佛性。一念迷就是眾生,一念覺就是佛。因此六根性不能說它是虛妄,也不能說它是真。
問:
何謂自性?
答: 自性即是六根性。眼能見、耳能聽、鼻能嗅、舌能嚐、身能觸、心能知、若明其性便是佛,不明其性刖是眾生。
問:
一真法界是否本來面目?
答: 一真一切真,一真就是宇宙萬有本體,這個一真亦即是我們的自性。
問:
臨終時念佛,是否可追隨西方三聖任何一位佛菩薩往生?
答: 我們念佛就是與阿彌陀佛相應。在臨終時,阿彌陀佛就會接引我們往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及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協侍,輔助阿彌陀佛教化工作和接引眾生往西方淨土。要是你臨命終時至心稱念佛號,西方三聖即來迎接你往西方。
問:
弟子年紀已大,是否適宜打坐?
答: 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打坐,但是坐姿則要視乎各人的身體狀況而定。若不能雙盤坐,就單盤坐;不能單盤坐可交叉坐,甚至雙腿垂下而坐也可以。打坐的目的是放鬆思想,任何人能堅持打坐,對身體有百益而無一害。有此非佛教徙反對自已的子女打坐,認為打坐是消極行為。他們不認識打坐的好處,才會有這樣的誤解。年輕人有衝勁,精力旺盛,做甚麼事都比成年人快的多。古語說:「少年不努力,老大徙傷悲。」還記得我年少時讀三字經、千字文等,要背誦的。雖然那時候不懂內文意義,由於熟讀的原故,經過幾十年後,到了今天我依然記憶猶新,文章意義也因人生經驗豐富了而漸漸了解。打坐的好處是沒有病時可以防病,有病時可以治病,有利健康長壽。年輕人打坐,功效來的更快。
問: 何謂三法印?
答: 三法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是一法印。如何驗證你所說的道理是佛法?你所說的道理要合符三法印這三個原則,才是真正的佛法。
諸行無常:意思是說一切山河大地都有成住壞空;一切眾生的身體有生老病死;眾生的思想有生住異滅。所以說無常,無常就是一切物質及思想不會永恆不變,只會不斷地變異直至幻滅。佛經上有講:「一念有六十個剎那,一個剎那有九百個生滅。」我們的頭髮剛修剪好了,它又在我們不知不覺間生長出來,不久又要再修剪。我們的身體由少年、中年至老年不停地變化。這個不停地變的我,是我嗎?若是真的我就不應該變,會變的就不是我。這個問題學佛的人應該仔細想一想。不應只是拜佛、念佛和誦經,要生起無常觀。我們的身體雖然不斷地變化,但我們的知覺性並沒有變,這個不變的知覺性才是真我,會變的身體不是我,是假我。
再講諸法無我:意思是說無論身內身外,在一切諸法上找不到我。若眼晴是我,它不應名為眼晴;若頭是我,就不應名為頭。如此類推,身體的四肢八骸,五臟六腑,那一部份是我?我是沒有實質的,有名無實的。身體每一個部份都有自已的位置,唯獨這個我沒有特定位置,所以說諸法無我。
第三是涅槃寂靜:涅是不生,槃是不滅;沒有生死煩惱,甚麼也沒有叫涅槃。寂靜即寂然不動。若是你真正明白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道理,你的思想便會停止,再沒有生死煩惱痛苦,就能得到涅槃寂靜。
問:
請問十法界的分別及業之因緣是怎麼樣?
答: 十法界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陀。前六者是六凡,後四者是四聖,十法界都是思想所造成的。若嗔恨心重便墮地獄界。若貪欲心重便墮餓鬼界。愚痴心重墮畜生界。如能受持五戒者可生人界。若修十善可生天界。若修十善好勝心強者則生阿修羅界。這是六凡法界。有些書上只提五道,沒有阿修羅道,因為阿修羅有的生天上、有的生人間、有的生畜生道,有的生餓鬼道。更有些書上講七趣,趣是趣向的意思,在六道中加上仙道就是七趣。至於四聖法界即聖人所住處,修四諦法成聲聞界。修十二因緣成緣覺界。修四無量心成菩薩界。修最上乘是佛陀界。第一種是凡聖同居土。在此世界住有聖人和凡人,雖是凡聖同居一處,但凡人分辨不出誰是聖人,誰是凡人。第二種是方便有餘土。這地方是聲聞和緣覺所住的居處,我們所修的是方便法門,煩惱末盡並未究竟。第三種是實報莊嚴土。這是菩薩的住處,因菩薩能做到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所以這個地方是非常莊嚴。第四種是常寂光淨土。這是佛陀所住處,那裡有大光明,是非常清淨地。以上四種是聖人所居住的地方。四聖加六凡稱為十法界。
問: 怎樣才可在臨終時有好的瑞相?
答: 修淨土宗的人說只要專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住生阿彌陀佛的淨土世界。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只要能修一切善事,臨終時都有好瑞相。好像我家鄉有一位老人,人人尊稱他為黃大仙。他不是佛教徒,但能做到菩薩行為,經常贈醫施葯,做很多利益他人的公益善事,臨終時有好的瑞相出現,因而得到這個稱號。不管你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要是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再加稱念阿彌陀佛,臨命終時,就會有好的瑞相出現,並能往生四方極樂世界。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