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今期第156期雷音編者的話:

現前一念

  常聽人說:「等我退休後,再來好好修行念佛!」

  然而身在娑婆世界,永遠有糾纏不清的煩惱與業障,「等有空閒」再修行的想法,永遠是遙遙無期。而事情卻有本末輕重,生死大事,焉能任你挑環境,選時辰?

  古人說:「即今休去便休去,卻待了時無了時。」即今,便是等不得也。因此修行就得隨時隨地管住現這一念,讓心猿罷跳,意馬休馳。俗云:「心靜自然涼。」狂心歇處,即是菩提。

  但是一般人平日都隨順妄想,不修正念,妄心用事處,攀緣執著,顛顛倒倒,以此顛倒,隨情造業,三界六道,業牽受生。更造新殃,永無止息,方其受報,且又怨天尤人,殊不知自作自受,正在此現前一念。所以千古聖賢,識得原委,還都在這一念細微處,作自我審察。

  《華嚴經》云:「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佛興大悲,憐憫有情,告訴眾生遠離妄想及諸取,是通達佛境的重要方法。祖師大德也教導我們,今若能將妄想心,轉為念佛心,則念念成淨土因。而念佛心不斷,妄想心便消滅,這時心光發露,智慧現前,則能成佛法身。

  念佛人果能終日念佛,終日繫心,那麼水清月自來,心淨則佛現。辦生死大事,一心要如此堅凝正念,攝心念佛,不被妄想幻化所惑,能夠立時放下世間一切牽累,現前一念,離妄即真,聖胎便自長養而成。

今期第156期雷音介紹:

法師開示篇

學 佛 答 問 1 5 6

問:請法師簡單地解釋一下因果報應?
問:請問法師,俗務繁忙,如何修行?
問:佛教的盂蘭盆與世間的盂蘭盆節有什麼不同?
問:現今報紙報導的天災人禍甚多,這是眾生果報,抑或是純屬意外?

更多>>     —— 釋暢懷導師


阿 含 摘 記

  續上句:「然後一步一步地上升。」

  我們現在學佛,按大家的因緣。應該從那兒開始呢?或者說我們現在聽、讀、學、修《阿含》這些佛的教導,應該用怎樣的動機去學?我們應該從上士的動機去學,即是用菩薩的心去學阿含,何解?法門無量誓願學,為了度眾生用的,這一點很重要。所以要用大士心、上士心,用菩提心為出發點來學阿含教義。阿含是什麼法?是上士法,助「上士」圓滿在「中士」未做到的工作。中士的工作是什麼?

更多>>     —— 宏覺法師主講於紐西蘭,佛教青年協會筆錄

慈 航 十 訓 述 義

  續上句:「即為世人所尊敬的佛陀。」

九、濟物利生

  我是一個喜歡念佛並且常常勸人念佛的人,但對於念佛而廢棄一切世事之流,我卻十二分的反對。為甚麼呢?因為佛教的宗旨是利濟一切眾生。要知你每天吃的一粥一飯,農夫是花了多少的血汗;你身上穿的半絲半縷,工人要費去多少的勞力。假若你吃了農夫辛苦耕種的飯,穿了工人辛苦製造的衣,不知報恩而多做利濟眾生的事,卻躲在山中無所事事的坐享清福,試問慚愧不慚愧呢?可恥不可恥呢?所以我在第五訓「常念聖號」的一文中,不叫人學習一天到晚不做事的念佛人,而希望人們向一面努力生產一面修心念佛的黃打鐵看齊。現在說到「濟物利生」,也不奢望人們都能實行我佛如來「拾身飼虎」的利生,先提出平淡的「努力生產」與「勤勞服務」的二句老實話來談談。

更多>>     —— 唐湘清

 

佛經故事

唐 三 藏 玄 奘 大 師 畫 傳

  續上句:「宣說了下面這一段希有的因緣。」

  八十一、述前因緣

  覺腎師說:「吾師以前曾患風病,每次發作的時侯,手足像火燒刀割一樣的疼痛,時發時息,凡二十餘年。在過夫三年前,痛苦加增,因此厭惡此身,竟欲絕食自盡。但在夢中見到三位天人,一黃金色,一琉璃色,一白銀色,形貌威儀都很端正莊嚴,來問吾師:「你要捨棄此身嗎?」嘗聞佛經上說身有苦,卻並沒有說厭棄此身呵!你在過去世中曾作國王,但由於多逆眾生,所以招此報應。今生應多觀察反省宿業,至誠懺悔,安忍受苦,廣宣經論,自可消減。若只知厭身,苦終不能盡耳。」

更多>>    —— 佛青資料室


禪 通 行 化 篇

  續上句:「數日後提師便與世相辭了。」

七‧法願法師深通相術

  法願法師,未出家前,是個神教徒,並習會鼓舞雜技等,都非常精妙,尤善於占卜看相,妙算入神。他有一次自己照鏡子自相其面說:「我不久當見天子。」於是,便出都城住在沈橋,以為人看相為業。宗?、沈慶之,兩人尚在寒微時,從那裏經過,請他看相;他對他倆說:「宗君應為三州刺史,沈君當位極三公。」後皆應驗。

更多>>    —— 擷取自《禪通行化篇》


高 僧 說 什 麼 ─ 道 安 法 師

道安:不依國主 佛事難立

  道安(314 – 385年),俗姓衛,常山扶柳(即今河北冀縣)人。12歲剃度出家,可是因為他相貌醜陋,並不被剃度師所看重,每天只是在田舍間勞作。待年齡漸長後,道安開始學習經典,每日十分刻苦,能做到過目成誦,開始引起身邊人的注意,在受具足戒之後外出遊學,來到鄴城(今河北臨障),師從西域奇僧佛圖澄,從此之後,學問有了長足的進步,此後就在河北一帶講經弘法。他弟子眾多,為躲避當時的戰亂,曾帶領弟子五百餘人到湖北襄陽,前後居住了15年。

更多>>    —— 擷取自《高僧說什麼》—作者:馬超—出版商:中國財富出版社


菩 薩 的 故 事(連 載)

更多>>    —— 佛青資料室

 

史蹟篇

隋 智 顗

  續上句:「覆蓋了整個村落。(往生集)」

  隋 智顗

  智顗。字德安,俗姓陳,河南潁川人。母親懷孕時,夢見五彩的雲煙,迴旋環繞在自己的心懷之間。等到誕生的時候,屋內突然光明照耀清淨明徹。生下以後,眼珠有兩個瞳仁,每當睡眠時必定合掌,坐的時候自然而然就面向西方。年紀稍大時,凡是見到佛菩薩形像一定頂禮跪拜,遇到僧人則心中虔誠外表恭敬。

更多>>    —— 佛青資料室


無 著、世 親 菩 薩 傳

  公元第五世紀,中期大乘佛學出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是兄弟二人,均名婆藪槃豆(譯為天親),以後兄改為無著,弟獨名天親,後來改為世親,二人對發展大乘佛學起了巨大的作用。他們是北印度犍陀國人,原從父信婆羅門教,後皈依沙門,均在有部(小乘之一)出家。不久二人就分開傳道去了。

更多>>    —— 佛青資料室

 

閒情篇

素 食 菜 譜

  介紹製作《紫菜捲》及《四神湯(十二人份)》所用的材料及作法。

更多>>     —— 佛青

 

特稿

食 鹽 的 其 他 用 途

  食鹽在日常生活中最廣的用途也許是用作食物的調味品。除此之外,尚有一些被人忽略了的其他用途。現據筆者之經驗,寫出給各位參考。

  一、 當你碰上皮膚敏感,皮膚出現一粒粒的東西,痕癢不已,你可將患處用溫水弄濕,再用粗鹽輕擦幾分鐘,然後用溫水沖淨即可。

更多>>     —— 佛青

 

佛青活動點滴

本 會 活 動 花 絮 相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