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今期第178期雷音編者的話:

一年復始 萬象更新
 祈願
佛光普照 社會安定
 恭祝各位
福慧增長 身心康泰

     會長袁文忠 合十

今期第178期雷音介紹:

法師開示篇

1 7 8 期 學 佛 答 問

智者大師以前的止觀禪,有三個系統
一、是羅什法師的禪,即是印度小乘禪法。
二、是佛陀跋陀羅的禪法,在嵩山少林寺提倡的禪法,即四禪八定。當時南嶽天台修此禪法,慧思大師所修的一心三觀是別教,智者大師初弘也是別教。
三、是《摩訶止觀》的十乘觀法,乃智者大師在晚年所建立的。

更多>>     —— 釋暢懷導師解答


消 災 延 生 是 可 能 的 嗎?

  佛法所講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災難現象的發生或幸福的來臨,就是因果的酬償。善因的酬償是富貴壽考,惡業的酬償是災難病危。所以從佛法的觀點而言,消災、延生的最好辦法,是為善去惡。

更多>>    —— 擷取自《學佛群疑》聖嚴法師


有 情 界 數 建 立

  云何數建立?略有三界,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如是三種,名墮攝界。非墮攝界者:謂方便并薩迦耶滅,及無戲論、無漏界。此中,欲界及色界初靜慮,除靜慮中間若定、若生,名有尋有伺地。即靜慮中間若定、若生,名無尋唯伺地,隨一有情由修此故,得為大梵。從第二靜慮,餘有色界及無色界,全名無尋無伺地。此中,由離尋伺欲道理,故說名無尋無伺地;不由不現行故。所以者何?未離欲界欲者,由教導作意差別故,於一時間亦有無尋無伺意現行。已離尋伺欲者,亦有尋伺現行,如出彼定及生彼者。若無漏界有為定所攝初靜慮,亦名有尋有伺地。依尋伺處法,緣真如為境,入此定故,不由分別[尋伺(1)]現行故。餘如前說。

更多>>     —— 彌勒菩薩宣講 無著菩薩


怨 怨 相 報 終 得 解 脫

  《清涼山志》載:隋,代州,趙良相,家資巨萬,有二子,長曰孟,次曰盈。盈強,孟弱。良相將終,分家資為二,孟得其上。及良相死,盈盡霸取,止與孟園屋一區。孟傭力以活。後盈死,為孟作子,名環。孟死,為盈作孫,名先。環長,為僕於先,心恨盈霸其業。適先欲朝五台,命環隨往。行至山中,曠無人處,拔刀謂曰:「汝祖奪我家業,我將殺汝。」

更多>>     —— 擷取自印光大師說故事》印光大師


飛 沙 澳 菩 薩 渡 河 顯 聖

  據說過去飛沙澳是一條小溪流,無船不能得渡,因此一班善男信女們要去梵音洞進香,必定要從此擺渡而過,可是那位擺渡的船家,以為奇貨可居,無論什麼人從此經過,一定要若干錢方可渡過去,不然只有望洞興嘆,不能過去。有很多的遠方而來掛單的窮和尚,他們從遙遠的地方來看觀世音菩薩,為了一溪水之阻,無錢不能過去,每每徘徊而不忍去。

更多>>     —— 取自《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煮雲法師


對 金 錢 的 迷 惑

  在今日的物質世界,人們深信金錢至上,每個人都想要一夕致富,於是人人極盡所能,用盡一切辦法斂財。由於這個世界急於累積財富,道德、榮譽和正直似乎喪失對人性的影響力和意義。在物質主義的包圍下,人們快速地失去精神的價值。經過正當手段去取得財富並非壞事。但是,採用非正當的手段將招來麻煩、困難和罪惡感。

更多>>     —— 擷取自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達摩難陀法師


各 自 前 進 勿 空 過 此 生

  虛雲這次奉政府首長。及諸位大居士邀請。赴渝主持護國息災大悲法會。路過此地。因時間所限。不能到各常住去拜訪問訊。諸請原諒。現在因修理汽車機件。來與各位談談。各位都是老參上座。對於佛法已有相當研究。用不著我來饒舌。可是你們一定要我來說。又不得不說幾句。現在世界相爭相殺。人民生活。同在水深火熱之中。所謂「民不聊生。」此地幸有廣妙和尚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更多>>     —— 擷取自《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錄》


西 方 確 指

  淨空法師按語:《西方確指》這一本書很特殊。它是從哪裡來的呢?是駕乩扶鸞出來的。諸位要曉得,正法絕對不用扶乩鸞壇,唯獨這一個是例外,這個小冊子是印光大師鑒定認可的,只有這一個,其他的統統不可以相信。這是有特殊的因緣,從《西方確指》裡面,我們看到的,好像是在宋朝的時候,有幾個志同道合,專修淨土的念佛人,其中有一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其他的人念佛沒有成功。

更多>>     —— 印光大師首肯並推薦之淨土奇書


《念 住 經》

  佛所說的法中,有關心智發展(修習)的最重要的一部經,叫做《念住經》(巴利文《長部第二十二經》或《中部第十經》)。這部經傳統上極受尊敬。不但在寺院中經常定時背誦,在佛教家庭中亦復如是,而尤家人團坐虔誠聆聽。比丘們亦常在垂死人的病榻邊讀誦此經,以淨化臨終者最後的念頭。

更多>>     —— 擷取自《佛陀的啟示》羅侯羅•化普樂


燃 頂、燃 臂、燃 指 有 必 要 嗎?

  根據原始佛典以及比丘戒律,凡是損毀、傷害、虐待自己的肉體,均非佛所允許。至於印度苦行的外道,用火、用水、用刀,以及種種自虐方式,使自己的肉體受苦,作為修行的方法,目的是為自己贖罪而求得神的寬恕。其起源可能跟用動物乃至生人祭神有關,神類喜歡血食,以生肉供養是表示最高的虔誠。然而,即使用苦行能達到某些目的,卻不是佛教修行的方法和方式。所以,比丘戒規定,凡四股殘缺五官不全者,不得受比丘戒。

更多>>     —— 擷取自《學佛群疑》 聖嚴法師


念 佛 決 定 願 往 生

  諸上善人:光陰真是快的很呀!我們的念佛七已經打了四天了,在這定期七天之中,已經過去了一大半了!諸位的功夫,究竟用的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利智的人,念佛一日,即能得到「一心不亂」。但上根利智的人,大概很少,中下根機的人,總是佔多數。我們既然尚未證得「一心不亂」,即可自知根機不太深厚。然而正因為我們的根機淺薄,纔需要急起直追,努力精進!纔需要時時反省,見賢思齊!果能如是,方克有濟。否則,時光不住,再過三天,佛七就圓滿了;結果一無所得,豈不太可惜這七天的寶貴光陰嗎?

更多>>     —— 撮取自《佛堂講話》— 道源長老開示

 

學術篇

千 年 田 地 八 百 主

  許多讀書人,朝思暮想期盼在這輩子,能夠擁有一方鄰近山林或田野的土地。學學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詩情畫意。

更多>>     —— 鞭鼓生


在 日 常 生 活 的 無 常 現 象 中 開 啟 智 慧

  雜阿含一三四三經(大正二~370)中提出了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無常現象以開啟智慧的建議:
  「......正命弟子眾,無常心乞食,無常受床臥;觀世無常故,得究竟苦邊......」   「究竟苦邊」就是「完全除滅一切所有無邊無際的痛苦、煩惱。」

更多>>     —— 撮取自《情到深處—無常》黃威南居士


研 究 佛 經 前 的 印 象

  在我們受過科學教育的人,對於世間一切事物的看法,多少要和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宗教家等的態度不同,那不同之點是在:甲、不以感情用事,乙、純從客觀,丙、重分析,有條理,丁、重實驗。因為要具備以上的幾種特點,所以對於缺乏這些精神的學問,總有不屑一讀不值研究的偏見。不要說對於專重信仰的宗教毫無信仰,就是對於哲學,也很少興趣。因為自然科學對於任何問題的解答都有確切的答案,凡是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而且是全體科學界所公認的。

更多>>     —— 擷取自《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尢智表居士


前 生 世 界 的 錄 音 — 再 生 的 科 學 實 驗 與 世 尊 教 示 的

  我們來自何處?幾十萬萬的人,不知來自何處,便又消逝到何處去,到底這些人向何處去?雖未有充分的結論,唯近百年來的心靈實驗,?實對於死後生存的問題研究不少。

更多>>     —— 日本綜合、科學會主宰 仁宮武夫著 吳滿盈


衛 塞 節 或 佛 陀 日 的 意 義

  衛塞(Wesak)是古代印度五月的一個名叫「衛塞迦」(Vaisakha)的單稱。佛教徒指「衛塞」不是指哪一個月,是指一天,是神聖五月月圓日的那一天(農曆四月十五日),所以衛塞是月圓日的意思。

更多>>     —— 擷取自《佛學入門》簡豐文


西 方 學 者 讚 歎 孔 孟 學 說

  現在我們要來思考,如何才能教孩子一輩子有正確的態度和行為。請問要怎麼教?今天大家知道,正確的態度觀點重要,一直在心中蕩漾,但是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諸位家長,你們要不要今天聽完課之後,馬上跑到書市去,不論古今中外買它三幾十本回家?這樣好不好?如何教育孩子?學之道,貴以尊。學東西學雜了,「雜思而不訓」。學得太多你會頭昏腦脹,今天翻這一本蘇俄寫的,明天翻一本義大利寫的,後天再翻一本英國寫的,你的孩子變成什麼?變成實驗品,很可能變成小白老鼠。今天餵牠吃這點,明天餵牠吃別的,都吃不一樣的。這樣好不好?這樣不理智啊。

更多>>     —— 撮取自《拯救下一代》蔡禮旭老師

 

佛經故事

覺 明 妙 行 菩 薩

  覺明妙行菩薩。明朝崇禎十六年(西元一六四三),生於江蘇吳縣一帶,一直到清代順治四年(西元一六四七)。以往昔與眾生有因緣之故,應眾生根機而為說法,開示宣揚淨土法門。首先說偈頌:

更多>>   —— 擷取自《淨土聖賢錄易解》—釋慧律法師(高雄文殊講堂)

 

閒情篇

雲 南 朝 聖 之 — 與 佛、法、僧 同 行

  對於甚少出遠行並恐懼乘飛機佛弟子 ~ 我,首次跟隨佛教青年協會出訪八天雲南朝聖之旅,心情既興奮又擔憂!因為從家人及師兄所得資料,其中一個景點位於海拔3,160米以上的香格里拉,恐怕我身體應付不來了!高山反應及氧氣樽在面上的情景,在出發前兩星期不時於腦海中浮現。出發前的會議裡,袁文忠會長也緊張地向各團友們提及,可預先進食或飲用紅景天預防頭痛及高山反應。所以我抱著:與佛、法、僧同行,戰戰兢兢但又期待的心情踏出前往雲南朝聖的第一步。

更多>>     —— 佛弟子:定霞居士

荀 子 勸 學 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更多>>     —— 佛青資料室


生 命 永 遠 不 孤 立

  人的生命永遠不孤立,我們和所有的東西都發生關係,而生命中最主要的,也就是這種依存關係。
  你現在和這本書發生了關係,你和我的見解也發生了關係。你和別人,和工作,和物件、食物、天氣、交通工具……等等的關係,同時也在反映出你和自己的關係。你和自己的關係,大都受童年和成年人關係的影響;成年人當年對你的反應,會變成今天你對自己的反應。這些反應,有些是積極的,有些是消極的。

更多>>     —— 撮取自《生命的重建》露意絲•海

 

特稿

素 食 菜 譜

  介紹製作《果仁菠菜》所用的材料及作法。

更多>>     —— 佛青資料室

 

佛青活動點滴

本 會 活 動 花 絮 相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