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一三四三經(大正二~370)中提出了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無常現象以開啟智慧的建議:
「......正命弟子眾,無常心乞食,無常受床臥;觀世無常故,得究竟苦邊......」
「究竟苦邊」就是「完全除滅一切所有無邊無際的痛苦、煩惱。」
「乞食」是出家人每日晨朝出外托缽乞討食物的生活習慣。由於這段話,當時是對一群散亂嬉戲的比丘所說的,所以提到托缽乞食的事。
這段經文要告訴我們的就是:要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裡都照見無常的現象。進食時,我們要清楚地知道:這些食物會消化,然後排泄......口中感覺到的種種美味,也只是感官的作用,生起後將會消失;不要去渴望它的延續,不要去「執著」它。只是清清楚楚地知道:這個「好味道」的感受生起了,嗯......又過去了......睡臥在床上時也一樣,時刻「看清」無常的現象,不要被一時的 「快樂」所蒙蔽,以致掉進了欲望的深淵。
不要去拒絕感覺的生起,因為抗拒也是一種苦;也不要去迎接感覺的生起、去抓住感覺,因為執著是一種苦;讓感覺只是感覺,只是因緣和合的自然現象。所以,感覺它、知道它,但是不要企圖去佔有它。
所謂「心不顧念,無所縛著」(雜阿含經語)—「顧」,是「回顧」,也就是「回過頭去看」的意思;有時我們說「照顧」、「顧盼」,也就是「一直把視線投注在某一件事物上」的意思。「念」,是「想念」、「掛念」,也就是「一直想著某個人或某件事」的意思;「念」,就是「把心思投注在某一件事物上」的意思。
「縛」是綁、捆的意思;「著」,是貼在一起的意思;縛著,就是「被緊緊地綁在一起」。
「心不顧念,無所縛著」說的就是:不要把視線(或聽覺、觸覺等感知作用)一直投注在某一件事物上,也不要把心思一直投注在某樣東西上面,這樣也就不會再被什麼東西所緊緊綁著了。下面的這個譬喻也許能使大家比較容易明白:一個人坐在一輛車子裡,這輛車子正在行駛中。正當車子在路上迅速地移動著時,車裡的人如果伸出手來,想要去「一直」抓住車外的樹枝,後果會怎麼樣呢?也許他想要抓住的是後面那棵樹的枝椏,也許是前面的,或者就在車外路旁的,後果會有所不同嗎?讓我們一起來想一想這個有趣的問題吧。
—— 撮取自《情到深處—無常》黃威南居士著
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 印光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