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今期第121期雷音介紹:

法師開示篇

佛法自由談

問︰受了菩薩戒的家庭主婦,可不可以買酒作烹調用呢?
問︰師父,弟子是吃素的,不過在雀局會所工作,要把肉類小菜送給客人。請問師父,弟子可不可以受持在家菩薩戒呢?
問︰誦地藏經的時候,可以分開早、晚誦嗎?
問︰佛教和其他的宗教,大家都是教人行善,為甚麼我們要選取佛教呢?
問︰請問如果有親人往生,但不採用佛教儀式辦喪禮,親人可不可以在旁替往生者誦經。如果誦經,是不是誦「佛說阿彌陀經」,或其他的經呢?
問︰為甚麼佛教所說的智慧,有「有漏智慧」和「無漏智慧」兩種不同的分別的呢?
問︰學佛有兩種︰一種從經文上鑽研,開啟智慧。一種是從信入手,念佛持咒。現在香港人教育程度高,應該用那方法呢?
問︰父母恩重難報經,其中一段說釋尊在路上見到一堆白骨,向白骨跪拜,釋尊說是他多世的父母,請師父解釋一下。
問︰兒女不孝,夫妻兄弟不和,應怎樣做人才對?
問︰在家人可否施食、施水呢?有法師說可以廣結善緣,請師父開示?

更多>>       —— 暢懷法師解答

宗派

有居士被人問到他是佛教徒,是修甚麼宗,被問的居士說沒有限定那一宗,問者便說︰沒有理由不歸於一宗的?在今天,如果有人這樣問,他大概是佛教的門外漢。

更多>>       —— 暢懷法師開示

 

學術篇

俗語與佛教(十一

佛教自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傳來中土,至今已有一千九百三十多年。在這悠長的歷史中,不僅影響國人的宗教思想及文化,更且融入民間生活之中。直至今日,我們日常所用的名詞口語,有不少是源自佛教或在早期曾被佛教典籍所引用的,以下繼續為大家摘錄一些有關詞語。

無量
無邊

心華怒放
宿世因緣
心猿意馬
心病難醫


更多>>      —— 佛青

 

福智學院

如何運用皈依、業果實踐善行(六)

─正確的對待煩惱
我們對很多事情沒有弄清楚,一對境,覺得既然要「擋住煩惱,不要被煩惱所轉」,以為不做事就沒煩惱︰實際上這是滋養煩惱種子,把自己真正對治煩惱的機會排拒掉,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更多>>      —— 日常法師開示

 

佛經故事

雌雄兩鴿

從前,曾有雌雄兩隻鴿子,共同棲息在一窠巢,和睦相親。當秋天果子成熟時,便一同去採摘果子以便過冬。經過辛勤採摘後,果實已積滿了窠巢。過了一段日子,由於氣候乾燥果實中水份減少,本來滿滿一窠的果子,變成半窠了。雄鴿於是發怒向雌鴿說︰「我們這樣辛苦採摘的果子,是用來度過寒冬而用的。你竟然獨自食用,只剩下一半。」雌鴿辯說︰「我沒有獨食,果子是自動減少的。」雄鴿不信說︰「不是你偷吃,怎麼會減少。」說完便狠狠地用喙去啄雌鴿,卻把雌鴿啄死了。

更多>>      —— 佛青

 

閒情篇

我的學佛因緣

許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從報章上看到過一段文字,大意是:我們可以由早餐作出調整,去改變我們一貫的肉食習慣——即素食早餐。「因為一日之計在於晨嘛,起碼一清早就少了一份殺業,多一份慈悲。」閱後,原本初一、十五茹素的我又增加了素食早餐。我以為:常此下去我們會得到稍微的安寧,心境也多逐漸平和下來,但願各位不妨試試。

更多>>      —— 黃蔚藍


香港 - < 一個對動物沒有愛心的現代城市 > -「和平鴿」也落難

  
食環署頒佈的禁止餵飼白鴿定額罰款1,500元條例,令我深深感受到香港是一個冷酷無情和對動物沒有愛心的城市,連「和平鴿」也要落難,我相信全世界都沒有如此荒謬的法例,歐美和東南亞的國家都准許市民自由餵飼白鴿,仿佛人和白鴿都溶為一體,構成一幅幅溫馨動人的畫面。

更多>>      —— 向苑薇

 

特稿

上帝愛世人—敬佩、惋惜、請教

去年十二月份《信報月刊》刊登了陳耀南先生的大作《敬佩、惋惜、請教》,在圖書館拜讀再四,頗有感慨。下走不揣固陋,也來湊合湊合。
說拜讀再四,並非誇大之詞︰
第一次,讀了十分鐘,因去買菜作罷。
第二次,又讀了十分鐘,忽然想起要趕回家做飯,又得暫停。
第三次,終於得窺全豹,覺得意猶未足。
所以這第四次,又再拜讀,作草此蕪文的參考。

更多>>      —— 歸耕廬


斯里蘭卡八天遊記

六月一日天台精舍舉辦「抗非典型肺炎法會」,法會休息期間,得悉師父上暢下懷法師,將於八月二日至九日組團前往斯里蘭卡禮拜佛牙舍利及作朝聖旅行,便向師兄索取表格報名,最後團員人數卅九名,師父為團長,團員中有上定下堅法師及林銫如師兄為領隊。

更多>>      —— 龍婉嫻(定啟)


受持五戒的意義

佛教的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就是世間的五倫——仁、義、禮、智、信,不殺是仁、不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 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五戒是保持身不造三惡業——殺、盜、淫,口不造四惡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若再能意不造三惡業——貪、瞋、癡、心地善良,這就是十善。

更多>>      —— 吳雪冰

佛青活動點滴

佛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