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開示篇
學 佛 答 問
問:打坐中如何找到我?
問:在家人如何能夠開悟?
問:請問師父什麼是《摩訶上觀》?
問:什麼是六妙法門?
問:《佛說八吉祥神咒經》是不是偽經?
問:誦《地藏經》會不會招鬼神?
問:居士可否看《佛學大辭典》?是高僧大德還是居士編寫的?
更多>> ——
釋暢懷導師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續上句:「以至成佛。」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第八覺知是諸佛菩薩大人所覺悟之最後一法,是屬於大乘心為普濟之根本,第八覺知所說之生死熾然,苦惱是無量,在這八法之中,從第一法開始,知道這《八大人覺經》從開始,講到這個世間是苦、是空的,所謂苦空無常、無我,又講到五欲是過患,不可以多貪,又不可多求,要少欲知足,這樣聽起來,好像佛教是教我們消極,其實消極是有消極的一方面,如果沒有消極,又怎有積極的一方面呢?我們平常都會說有消極方面,就必有積極一方面。以上教我們要去除貪欲,所謂少欲知足,都是教我們人生應當所學習的,現在講到應當要我們發大乘心,要發普濟心,更要在這世間代眾生受苦難,要救度眾生脫離苦海,這點是大乘的精神,亦是在積極的一方面。
更多>> ——
釋愍生法師
阿 含 摘 記
續上句:「故惡友也是魔王。」
玄奘法師翻譯的經典中,將古譯的「磨」改為「魔」,意思是這魔王會磨掉我們智慧的命,魔王會讓我們的清淨心磨損的,這魔王每天都在我們後面「求其方便」,敗壞我們的善根。如果我們不密守我們的六根,不精進修行,隨時隨刻會被自己的煩惱所侵入,因此我們的修行好似波浪式的,一浪上來,一浪又下去;精進一段時間,有時又懈怠了,突然又醒覺到這樣不行,甚麼時候才能成功?因而又精進了一段時間,過後又懈怠下來。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在六道中一上一下,大家仔細思量,到底是受苦好呢,還是要從此出離?這決定在我們。
更多>> ——
宏覺法師主講於紐西蘭,佛教青年協會筆錄
放 下
「為人處事,凡事都應當拿得起、放得下。」──這句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熟語,源於佛教禪宗。如何能「拿得起、放得下」?則需要我們憑藉智慧,放棄執著。
《莊子•逍遙遊》有云:「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人生有限,對物質需求同樣有限,然而由於貪念,使我們沉湎於物欲。正是這些貪念,成為了我們生命中沉重的包袱,毒害著我們的生命。
更多>> ——
釋曙正法師
印 魁 禪 師 的 悟 道 與 遺 偈
印魁禪師(1856—1909),字顯文,湘籍高僧,當時與台宗巨匠諦閑法師是真道友。他在「戊戌變法」後,曾住持南京毗盧寺,前後共有九年之久,並將毗盧寺由「子孫小廟」改為「十方選賢叢林」。他生前未曾收徒,歿後則有天臺門人倓虛法師繼嗣,側入門牆,列名弟子。據《影塵回憶錄》載:當時倓虛法師在印魁禪師遺像前剃度,由印魁禪師的師兄純魁法師代刀。這是近代佛教史上的一件稀有之舉。
更多>> ——
釋昌蓮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