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印度朝聖之旅 — 追尋佛陀的足跡

佛教青年協會導師暢懷法師傳略

雷音庫
印度朝聖之旅
佛陀傳(版展)
六祖壇經(版展)
能慈老法師墨寶
素食添新意
佛青活動影片庫
YouTube影片庫

佛青最新上載圖片
(更新日期:2021-9-10)

佛青2020年圖片
佛青2019年圖片
佛青2018年圖片
佛青2017年圖片
佛青2016年圖片
佛青2015年圖片
佛青2014年圖片
佛青2013年圖片
佛青2012年圖片
佛青2011年圖片
佛青2010年圖片
佛青2009年圖片
佛青2008年圖片
佛青2007年圖片
雷音記者專欄
(更新日期:2010-6-18)

屯門蝴蝶灣觀音公園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公開籌款報告

   

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朝聖行(完結篇) - 鍾 勤

 

第一篇(2/2-11/2)

第二篇(11/2-12/2)

第三篇(13/2-16/2)

第四篇(16/2-24/2)

完結篇(25/2-29/2)

 

 

 

 

二月二十五日    馬達拉斯 ─ 可倫坡

  中午 12 時 45 分從馬達拉斯起飛,向南直航約 1 小時,便抵達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

  斯里蘭卡位于印度東南,是一個島國,國內僧伽羅族佔 75%,多信奉佛教,全國佛教徒佔 70% 以上。該國是南傳佛教的第二祖國,其他位就如我國是北傳佛教第二祖國一樣。據歷史記載佛教在印度阿育王時代傳入斯里蘭卡。由阿育王的王子 ,摩哂陀阿羅漢(Arahan Mahinda)將佛法傳至此島。玄奘大師在西域記對此島有這樣的描述 : 「僧伽羅國,周七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四十餘里。土地沃壤,氣序溫暑,稼穡時播,花果具繁。人戶殷盛家產富饒。其形卑黑,其性獷烈。好學尚德,崇善勤福。」。至於佛教的傳入則說:「僧伽羅國先時惟宗淫祀,佛去世後第一百年,無憂王弟摩醯因陀羅拾離欲愛,志求聖果,得六神通,具八解脫,足步虛空,來遊此國,弘宣正法,流布遺教。自茲已降,風俗淳信。伽藍數百所,僧徒二萬餘人,遵行大乘上座部法。佛教至後二百餘年,各擅專門,分成二部:一曰摩訶毘訶羅住部,斥大乘,習小教。二曰阿跋耶祇釐住部,學兼二乘,弘演三藏。僧徒乃戒行貞潔,定慧凝明,儀範可師,濟濟如也。」從上段記述,還可以看出斯里蘭卡曾經流傳大乘佛教但今天只流傳小乘佛教。

  雖然如上述佛教在阿育王時代傳入,但斯國人民深信在此之前,佛陀曾經三度親臨本島。第一次是來此驅除惡魔。法顯說是來度化惡龍。另兩次則來此調降種族間的戰爭及糾紛。此外還有一說是佛曾來本島為夜叉王說法並留下佛足印。同樣地我國佛教徒也確信佛陀曾親臨該島說了一部楞伽經。在經文的開頭說明這部經是在楞伽 (Lanka)所說:「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大海濱摩耶山頂,楞伽城中...... 與大比丘眾及大菩薩眾......。爾時如來舉目 ,觀見摩耶山, 楞伽大城。即便微笑,而作是言 : 昔諸如來應正等覺,皆於此城,說自所得聖智證法......。我今亦當為羅婆那王開示此法。」西域記亦說 : 「國東南隅有駿迦山,巖谷幽峻,神鬼遊舍,在昔如來於此說駿迦經。」可是這部經隨着該島的大乘佛法沒落而消失了。但楞伽經傳至我國則成為一部重要的經典,禪宗在五祖之前,都是以此經印證修行 ,至六祖後, 因惠能大師聞金剛經有悟,行者遂以金剛經印心。

  本島在 70 年代前名錫蘭,今稱斯里蘭卡,蘭卡,Lanka,駿迦,即就是楞伽。 今日的國名不清楚因何而改 ,但至少,以我國佛教的觀念來說,新的國名好像令到這島國與楞伽經恢復了一個悠遠古老的關聯。

  首都可倫坡的市面很繁盛,很現代化。一般人民看來也較印度富庶得多。這可能是斯里蘭卡農產豐富 ,旅遊業發達,更盛產寶石,且是世界最大的紅茶出口國。我們香港人習慣喝的奶茶,檸檬茶都是非用錫蘭茶不可,可惜的是這十多年來,一直被種族引起的戰亂困擾。國內約佔 20% 的泰米爾人,原由南印度遷移來,信奉印度教,一直與信奉佛教的僧伽羅人衝突。激進的泰米爾游擊隊時在北部發動恐怖活動。所以遊客不能到達北部賈夫納半島一帶。但在中部及南部 ,一般來說尚算太平。但無論如何,這些動亂令到本來美麗富庶的寶島,蒙上了陰影。

  入住的 Ambassador Pallava 酒店氣派非凡,大堂高約 10 多層,是由四邊的多層客房建築圍攏形成,面積數萬平方呎。中有平台,演奏的不是 3、5 個樂手而是交嚮樂團。大堂內樹木婆娑 ,乘晚飯前空閒,隨意找一張沙發坐下一邊休息一邊欣賞音樂,對一個旅途勞頓的遊客無疑是一段最好恢復體力的時刻。

 

 

 

二月二十六日     可倫坡 亞奴拉達布拉 夏巴那拉

  早晨由可倫坡出發,沿西海岸北上,沿途藍天碧海,風光明媚,至帕特林鎮往東轉入山區,山路閒靜,樹林成蔭, 又是另一番景象。中午時分到達著名古都亞奴拉達布拉(Anuradhapura)。

  在斯里蘭卡歷史上有 3 個著名的古都,亞奴拉達布拉最為古老。此城建立於公元前 4 世紀,大約是佛滅後 100 年。作為都城超過千年,不亞於我國之長安及洛陽。由於當時國王虔信佛法,建有大量佛塔佛寺,並有一棵菩提樹,現今仍在,樹齡已有 2,300 多年。故此城為著名的佛教聖地。我們來此目的也是為朝禮佛蹟及這棵世上最古老的菩提樹(Sri Maha Bodhi)。

  說起此菩提樹,非比尋常,大有來歷。當時阿育王王子摩哂陀將佛法帶至島上。國王也歸依了佛教。摩哂陀建議國王將菩提加耶佛陀成道處那棵菩提樹移枝過來,國王欣然同意並派他的姪兒阿利沙往印度請准阿育王,阿育王於是派公主僧伽密多比丘尼(Sanghamita)將菩提樹枝苗乘船携至島上種在此處。在此我們要留意到這兩位國王,一位是派自己的姪兒請菩提樹,一位是派自己公主來護送。一般來說,派使者官員已可,但是這兩位國王派自己的至親,長途拔涉來請樹及護送,可見古人對佛法是多麼地敬重。

  至於在菩提加耶世尊成道時那棵菩提樹,於屢遭破壞,今已不存,我們今天看到的菩提樹仍是由亞奴拉達布拉再移枝回去的。這兩處現存兩棵菩提樹,雖然斬不是原來那一棵,但是與世尊成道時那棵菩提樹根源是相連的。 在斯里蘭卡那一棵與原樹關係更要密切。世事有時安排得很巧妙,若非當年僧伽羅國王請樹至斯里蘭卡,今天金剛座上即使種有菩提樹,亦與原樹沒有關連了。

  現時在亞奴拉達布拉所見的菩提樹已經非常蒼老,有的支幹像似枯死,但喜見枯枝上又萌新芽。

  如其他來此地瞻禮的遊客一樣,我們也揀拾落在地上和臺階上的菩提樹葉,落下的樹葉雖多,但大而完整的都已被人拾去,雖然拾得些稍有枯損的樹葉,還是很高興地珍而藏之。

  離菩提樹不遠處,是巴撒皇宮(Brazen Palace)遺蹟,皇宮建於公元前 2 世紀,距今已 2,000 多年了,現只存下 1,600 根石柱豎立著。

  祇園塔(Jetavanarama Dagoba)位于菩提樹東北,塔高 400 呎,是斯里蘭卡最大的佛塔,內藏佛舍利。Swarnamali 是一座大白塔,位於一公園之內,園內有猴子、鹿、羊,不甚怕人。伊蘇魯牟尼精舍(Isurumuni Vihara)建於公元前工世紀,至今已有 2,000 多年,寺內有一尊大臥佛,寺外範圍很大,立有五尊石刻佛像。

  午後出發往夏巴那拉(Habarana),準備在該地過夜。途經摩哂德里(Mahintale),地因摩哂陀阿羅漢而名,是斯里蘭卡的佛教初傳地。有許多古蹟是關於摩哂陀的,有摩哂陀岩(Mahinda’s Rock),摩哂陀床等。晚宿夏巴那拉度假村酒店,環境幽美,有泳池也有湖濱花園,湖邊大樹下有巨大蜥蝪出沒,性格善良怕人,大概是寵物店拿來出售那一種。

 

 

 

二月二十七日    普龍那路華 旦普拉石窟寺 康提

  早上往普龍那路華(Polonnaruma),路程 43 公里。該城是斯國第二古城,歷史也有千年之久。由於當時的僧伽羅王朝常常遭到南印度入侵,曾經一度佔領了王城亞奴拉達普拉。至公元 10 世紀,僧伽羅國王維闍耶巴擊退泰米爾人收回該城,為避免南印度人再次侵入首都,便遷都往南部 100 公里的普龍那路華。 此城最值得參觀的是伽爾寺(Gal Vihara),寺是斯國最大的寺院,有許多巨大的石雕佛像,很多在 12 世紀泰米爾入侵時遭到破壞。有三尊巨大的佛像,一坐、一立、一臥,仍保存完好。

  波羅卡拉馬巴忽王宮(Parakrama Bahu Palace)是僧伽羅王朝全盛時的王宮,從遺蹟中可以看得出有皇宮、會議廳、沐浴池、園林等位置,規模非常之大。

  參觀完古城,中午回夏巴那拉村酒店午飯。下午前往康堤,途經旦普拉石寺(Dambulla Rock Temple),旦普拉是一塊巨石,轟立在平原上高 600 呎。寺院建於 350 呎處的石窟中。石窟本是天然,但曾經人工加以擴展。在古代是佛殿及僧舍,已有 2,000 多年歷史。洞窟共有 5 個,共有佛像 150 尊,另有更多的羅漢、天神、國王及弟子像。色彩豐富濃麗。在第一窟有佛陀湼槃臥像,長達 47 呎,旁立阿難尊者正在為世尊的逝世而悲泣。石窟的天花及牆上畫有數不清的壁畫,但因信眾燒香長年煙薰而破壞了。第 2 窟是最大的一個,深 72 呎闊 75 呎高 21 呎,此窟有 53 尊像,大部份是佛像,其中有一尊是彌勒菩薩像,雕刻得都很精緻。第 3 窟共有五十尊佛像,最為注意的是在窟口的一尊,佛像與華麗的拱廊是由一整塊巨石彫成的。此窟也有一尊臥佛,長 30 呎,面容慈祥平和。第 4 窟又稱西窟,有十尊等高的佛像。而第 5 窟是最小的石窟,有十一尊佛像,其中有一尊臥佛。

  當天參觀石窟的遊人很多,有一群中學生由老師帶領並講解,他們一邊參觀一邊作筆記。可見在斯里蘭卡佛法是如何深入社會並且融入教育之中。我國雖稱是大乘佛教第二祖國,但佛教自唐朝後逐漸衰落,至清末以來更屢受摧殘, 如果要恢復得像彼國一樣地普遍深入社會,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了。

  參觀完石窟繼續前往康堤,康堤是古代康堤王朝首都,是一座寧靜幽美的山城,此城海拔 1,600 多呎,氣候清涼。康堤有一座佛牙廟,藏有佛牙一顆,佛牙平日被收藏在舍利塔中,鎖匙分別由 3 位高僧收藏保管。至每年一度佛牙節(七月廿八日)便由 3 位高僧各携鎖匙開啟,將佛牙取出放在小舍利塔中,再放在大象上巡迴遊行以供大眾供奉, 為期達 3 星期。這儀式在東晉時法顯往遊錫蘭已如此。法顯和尚在佛國記描述佛齒常在 3 月中出遊(日期與現今不同)在未出遊前 10 天,國王令人宣唱佛在往昔三大阿僧祇劫之功德,以及成佛後說法度生湼槃之事跡。並通告國內道俗,欲植福者,各各平治道路,嚴飾巷陌,準備香華供養。然後佛齒才置大象上由城中精舍沿大道巡行至無畏精舍。沿途道俗雲集,燒香燃燈,種種法事晝夜不息,滿 90 日才回城中精舍。儀式非常隆重,直至今天還如此。

  說來非常幸運,也許大家一開始便抱着朝聖之心,沿途禮佛供僧心誠的緣故,我們來到斯里蘭卡,適逢新總理上任,為祈國家和平,特別開放展覽佛牙以供大眾瞻仰禮拜。行程至此,剛巧碰上此盛會,機緣十年難逢。

  在離佛牙廟(Dalada Maligawa)還有很遠的街道上,已經見到人群繞着多條大街。見不到頭和尾。在康堤湖邊,人龍也繞着排隊輪候參禮佛牙。旅遊車經過這些人群,在寺前公園旁的街道停下,在這裡不能著鞋,大家便將鞋留在車上,赤足通過公園往佛牙廟走去。在此之前,導遊已與佛寺負責人安排好,因我們是遊客長途到此,時間上不能久候, 蒙住持慈悲允許,得以作為嘉賓,邀請到寺內,再安排往瞻佛牙。

  大家抱着緊張與虔誠的心情,在走廊殿堂內排隊繞着走,心中默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終於看到了,佛牙放置在一小架上,沒有玻璃罩阻隔,可走近至 1、2 尺的距離,看得非常清楚,佛牙有 2、3 寸長,象牙色,一頭圓,另一頭大概是牙根呈尖狀。佛經上記載以及古代壁畫形容佛陀的形象比普通人高大許多。現見到佛牙,比例上推算佛陀確是非常高大。

  當今世上佛牙只有二顆,一顆是供奉在北京法源寺。另一顆便是今趟在康堤佛牙寺所見到的。筆者有幸,兩次參加佛青舉辨的朝聖行(上一次朝五台山,回程經北京法源寺)兩顆佛牙都能禮拜,為行程增加了殊勝意義。

  瞻禮佛牙後,離寺,穿過公園,走回大街,這時旅遊車還未見來,大家只好在街道附近閒蕩。我們都是沒有穿鞋的啊,光着腳在市區走,真是從來也沒有過的經歷。

  所住的酒店位于半山,雖然不是豪華,但環境清靜優雅。從山上可以望見市區的一角以及遠處佛牙廟,因展覽佛牙的緣故,晚上去內外燈火輝煌。

 

 

 

二月二十八日    康堤 可倫坡

  早餐後乘旅遊車漫遊康堤。城中有湖,滿城繁花濃蔭,山上點綴着許多雅緻的房屋。很難找到如此美麗寧靜的小城。旅遊斯里蘭卡,康堤是不可錯過的地方。

  繼後遊植物公園,此處的植物公園非常著名,樹木高大茂盛,走入林中,不見天日,氣勢懾人。電影如泰山,奪寶奇兵等名片都在此取景,可見其確有獨特之處。公園旁有一河流,河旁搭有木棚,像是工地,導遊說是採寶石的礦場。

  下午回可倫坡,中途經大象公園,有許多小象,每天有特定時間讓遊客用牛奶餵小象,能將一大瓶牛奶不消多久便喝光。別看小這些小象,有時也會發脾氣,咆哮起來也是夠驚人的。

  回到可倫坡,參觀一間寶石公司,先有影片介紹寶石開取及琢磨過程,跟着參觀陳設的寶石,有鑽石、紅寶石、藍寶石、星石、貓眼石,還有許多不知名堂的奇珍異寶,數也數不清,可謂大開眼界。

  斯里蘭卡的寶石很出名。西域記也曾說 : 「此國本寶諸也,多有珍寶。」法顯和尚的佛國記也說 : 「師子國...... 多出珍寶珠璣。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佛經上說摩尼珠是無價寶,此處琳琅滿目的陳列中,想必有摩尼珠,只是不知現今日的名稱是什麼。

  因為此地盛產寶石,故價格不貴,團友中多有選購。有說來供佛是很好的。

  參觀完寶石廠,跟著便來到一間香料公司。公司附近有香料植園供客人參觀,園內種有荳蔻、肉桂、黃薑、檸檬等製香料植物,此外也有茶樹。除了斯里蘭卡的咖啡非常香濃外,紅茶更是出名。大家都買了一些作為手信。

 

 

 

二月二十九日   可倫坡 香港

  斯里蘭卡之行至此已告完成。唯一不足之處是未能前往佛說楞伽經的佛足山。此山在旅遊書及地圖均未有提及和介紹。也不知佛足山現在是何名稱。據導遊說確有一山,山頂有一佛足印。上山路程要一天,山上天氣變幻惡劣,每年大部份時間雲縈霧繞,難以上山。聽他說來真像夜叉鬼神棲止的地方,也有些像仙境,凡人不易前去。由於時間上沒有安排,準備也不充足,只好放棄,留待以後有機會再前往。

  上午乘飛機經曼谷返港。從 2 月 2 日出發至今共 27 天將近 1 個月,經歷三國,印度南北及中部,親身體會的經歷,相是讀萬卷書也無法得到的體驗。

 

 

後記

  27 天的行程,至此寫完,今次朝聖行,寫出一些經驗,希望能夠提供給打算朝聖的朋友,作為一種參考。

  往印度的季節,農曆新年最適合。天氣與香港差不多。但因為地域大,尼泊爾較香港冬季冷,斯里蘭卡就跟香港的初夏一樣。

  如果人數較多或團體最好由印度的旅遊社安排食宿行程,此點可通過本港旅遊社與印度方面連絡。旅遊前,須參考些旅遊書,但一般旅遊書很少有介紹聖地及聖蹟的。 所以朝聖行程,最重要的參考書就是玄奘法師的西域記,在歐洲、日本及印度一些旅遊考古學家,如往聖地,這是必備的參考書。有很多湮沒了的聖蹟都是根據此書的記載而發現或發掘出土。此書既重要且文句雅麗,所以本文多處引用,可讓大家欣賞原文之神韻,比較古今聖地之變遷,又免得大家尋文查句之煩鎖。

  另有兩本現代的書非常實用,就是聖嚴法師著的「佛國之旅」(東初出版社)及「佛光山印度朝聖專輯」(佛光出版社),宜加細讀。

  每到一處聖蹟,所標的名稱,或旅遊小冊地圖所寫的名稱,都是梵文。我們很難用已經熟悉的中文名稱與之聯繫上。譬如祇樹給孤獨園,他們一般稱作衹洹精舍(Jetarana-Vihara)。王舍城稱為(Raja-grha)西域記則音譯為曷羅闍姞利呬。 靈鷲山則稱(Grdhsa-kuta)法華經作耆闍崛山。此外當地的導遊只用他們的習慣講解。譬如說這處是佛演講的地方,這是佛逝世的地方。與我們已知道的:這是祇樹給孤獨園,佛在此宣說阿彌陀經。這是王舍城靈鷲山,佛於此說妙法蓮華經、普門品等。這是雙林佛湼槃之所。如果我們能夠預先知道地名和佛弟子名稱的梵文寫法。便能「很快」地明白所指。感覺便特別親切,特別留意該聖蹟。「很快」是很重要的,因為每到一處地方,都是來去怱怱。往往來到一處很重要的聖蹟,當作平常地方。過後查書方覺錯過。由於上述原因,本文每逢地名或重要人名,都盡量附上梵文,以作參考。有一點須說明的是:這些梵名都是由羅馬字母拼出的,每本書所載之地圖或實地的拼法或有些少差異,這是不重要的,就如我們將澳洲 Syndey 譯成雪梨或悉尼均可。由於是朝聖,許多地方都會禮拜聖蹟,如有袍衣最好携帶在身。並帶袖珍的誦本和袖珍合印的經本,在藍毗尼佛誕生地可唱釋迦讚(菩薩下雲中)跟着念佛。在菩提伽耶大塔內可做早晚課,靜坐或誦經念佛。在靈鷲山可誦法華經一品,祇樹給孤獨園誦金剛經或阿彌陀經。在拘尸那城誦大般湼槃經開頭的一品,即情即景,非常殊勝。供佛可用香花水果餅乾及樽裝蒸餾水。

  每到一處名勝或附近之酒店,都有導遊小冊子、地圖色費索取或售賣。若錯過了這些寶貴旅遊資料,走遍全世界也找不到。每地的古蹟名勝旁,通常都有說明牌,如果來不及抄寫,最好能拍攝下來。這些資料加上景物照片是日後寫遊記最好的材料。即使不寫遊記,至少你可以知道曾經去過那些地方。

  說到寫遊記,本文亦參考了這些旅遊小冊地圖,但主要還參考了如前所提到的西域記,佛國之旅,佛光山印度朝聖專輯。此外還參考法顯和尚的佛國記。譚雲居士著的印度周遊記,馬來西亞繼程法師所著的佛國楞伽記,Tarthang Tulkn 著的 Holy Places of the Budha 及一般旅遊書。

  由於印度天氣干燥,公路上塵土被前車揚起,後車的乘客便成了吸塵機。(在這天氣都不開冷氣只好開一些窗)於是喉乾咳嗽。所以要帶多幾個口罩,最好是工業用的防塵口罩。帶備些枇杷膏潤喉糖很有用。

  可吩咐導遊準備多一些蒸餾水放在車上。此行大部份團友都曾肚瀉,但都不是細菌性,也沒有發燒,主要這裡飲的多是井水,硬度高大概含有硫酸鎂,鈣鹽,就與飲瀉鹽差不多。我們習慣上說是水土不服,或是水質寒涼。準備些保濟丸、正露丸是很有效的。

  行李箱比背囊要適合及安全。背囊經不起壓,在寄運時易被人割開偷竊。行李過關時或上下車時須互相看守。

  在印度食宿是不錯的,即使早餐也很豐富,有時達 10 款食物以上的自助餐比平時在香港所吃好得多。但遇到我們要早上六時出發,5 時多就吃早餐,款式便簡單了,只是牛奶麥飽奶茶咖啡加上一些水果。其實也不錯啊,只不過吃過豐富之後就嫌它簡單。要知道酒店的廚房五點鐘就為我們準備呢。體諒一下廚房的工作人員。再說我們此行是為朝聖而來不是為食而來的呢。

  朝聖後忽然發覺我國唯一不用除鞋的國家,在其他地方,到聖地或寺院的大殿都需除鞋。所以鞋子最好不要是綁帶款式。否則別人已走得老遠,你還有綁鞋帶。鞋子要舊,普通一些,不怕被人偷去。

  在此要提出的由於在 20 多天的行程去的地方眾多,有的地方更是走馬看花似的,記憶上難免有錯漏乖訛之處,祈望各位指正及見諒。另一點就是筆者是參加朝聖。所見所感不免有份宗教情意,也可說頗為主觀。譬如靈鷲山,如以普通旅遊的觀點,那只不過是一座普通的山頭,但如果用宗教的心情,再以佛教歷史佛經文字加以參照,所見與所想像的說不定會有些微妙的契合。因此每人所見所感受的都不一定相同。

  印度是個較貧窮的國家,城市擠迫骯髒,但我們也不妨透過她古老的建築去欣賞它輝煌的歷史。印度貧苦的人很多,天災也多。從因果上來說,我想是這個國家將佛教破壞殆盡所招致的果報,從另一方面來說,固執與迷信拖慢了進步。他們固執於種族階級,固執於不良的婚嫁習俗,固執於莫明奇妙的禁戒習俗。固執於回教教義與固執於印度教義的人民,無疑是以惡鬥惡,以強鬥強。回教王朝對付溫和慈悲的佛教很容易且殘暴,於是佛教在印度消失了。可是他們得到什麼呢。得到的是更惡的西方殖民地主義,300 年的殖民地統治及掠奪,跟着連年不斷的種族衝突直到今天。

  業果上或許如是,可是我們要哀矜勿喜,從一些苦難人們中的眼神中,透露着的徬徨與無奈。都是些無辜者,罪魁是煩惱愚痴。他們一直被煩惱和愚痴控制而身不由己,何人不是呢? 包括你和我。在印度當然會接觸到各種人士,有的非常富貴,有的非常有成就,但也有很多乞丐殘病者跟你乞討。我想對他們應該是同情多於討厭。

  最後,祈願佛光能夠再次普照印度,世上信奉佛教的國家或人民,能作出或多或少的貢獻,來回饋這佛教的祖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