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今期第155期雷音編者的話:

依止善知識

  「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這是普覺菩薩鄭重為末法眾生向佛請示的一段話。的確,一個人的思想見地,關係著他一生的成敗禍福。而一個修行人知見的正邪偏圓,亦關係著他道業的成與不成。

  所以世尊乃開示道: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知識」、「正知見」,是每位佛教徒耳熟能詳的專有名詞。當年見月老人,初次行腳,即有多人相隨,其師父便云:「好則成善知識,否則是江湖頭。」見月老人受此提示,終生以善知識自我期許。然而如何才是善知識與正卸見人呢?

  吾人當以二法勘驗:一者心不住相,不為人天福報所迷。二者不著聲聞緣覺境界,不為小乘因果所滯。依如是等人,自不被邪見所惑。又正知見人,雖顯現塵勞之相,而其心恆常清淨。正知見人,也示現過錯,然而他口中讚歎清淨梵行,心裏嚮往了生脫死大道,而且幫助眾生防非止惡,自正律儀。如此之人,即是具大乘根器之善知識。如此之人,方堪引人發大心,教導人正修,去除過患,為人尋求適時宜、可依靠、能成就的法門。也就因著如此正緣,末法眾生,方得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吾人生當此時,世尊曾交代:「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

  求法果有如此斷臂悃誠,焉得不成就也哉?

                         善知識

今期第155期雷音介紹:

法師開示篇

學 佛 答 問 1 5 5

問:佛經中的「南無阿彌陀佛」的含義是什麼?
問:觀音菩薩、天后、媽祖、如來佛、笑佛、濟公活佛、關公及黃大仙等是否都是佛、如何認識?
問:本人是佛弟子,念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已年餘,但不解義理,如「火不能燒」,「水不能漂」等。
問: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請法師開示。

更多>>     —— 釋暢懷導師


阿 含 摘 記

  續上句:「所以讓自己很難過。」

  我們要從哪裏注意啊?從你的心開始,這個心在五十一個心所法裏稱為五遍行心所,它在任何地方都會產生「觸、作意、受、想、思」五個,有些地方排列成「作意、觸、受、想、思」。這就要看情況而定,有些時候是先要作意的,我要看這東西,然後再去看它,這是先作意後產生觸。根塵識和合產生觸,觸以後就受,有好受、壞受。那好與壞誰去判斷?所以想。想的判斷的價值觀哪裏來的?以前的經驗所積累下來的。我上課有講過認識自己能認識的,都是錯誤的,認識自己就先要搞清楚,我們那個能認識的東西都有錯誤的,弊病在那兒!所以我們的想,我們的判斷不一定正確。想開始了,然後就思,思考怎樣去安排設計。這是五遍行心所,在每一個心起來時,它都跟著你,所以這個觸要特別小心。

更多>>     —— 宏覺法師主講於紐西蘭,佛教青年協會筆錄

慈 航 十 訓 述 義

  續上句:「即為世人所尊敬的佛陀。」

九、濟物利生

  我是一個喜歡念佛並且常常勸人念佛的人,但對於念佛而廢棄一切世事之流,我卻十二分的反對。為甚麼呢?因為佛教的宗旨是利濟一切眾生。要知你每天吃的一粥一飯,農夫是花了多少的血汗;你身上穿的半絲半縷,工人要費去多少的勞力。假若你吃了農夫辛苦耕種的飯,穿了工人辛苦製造的衣,不知報恩而多做利濟眾生的事,卻躲在山中無所事事的坐享清福,試問慚愧不慚愧呢?可恥不可恥呢?所以我在第五訓「常念聖號」的一文中,不叫人學習一天到晚不做事的念佛人,而希望人們向一面努力生產一面修心念佛的黃打鐵看齊。現在說到「濟物利生」,也不奢望人們都能實行我佛如來「拾身飼虎」的利生,先提出平淡的「努力生產」與「勤勞服務」的二句老實話來談談。

更多>>     —— 唐湘清

 

佛經故事

唐 三 藏 玄 奘 大 師 畫 傳

  續上句:「是無著菩薩著作「顯揚論」的地方。」

  七十一、給孤獨園

  奘師離此再向東行五百多里,經鞞索迦國,有一處曾經佛陀說法六年的勝蹟,有一棵樹高七十多尺,據傳這是世尊在此說法期間,用以淨齒的一枝柳條的殘餘部分,拋棄在地生長繁茂至今,雖經邪見之徒,屢次殘伐,但隨伐隨生,奘師至此時,猶繁茂如昔,一時歎為奇觀。

更多>>    —— 佛青資料室


禪 通 行 化 篇

  續上句:「弟子就是背負您走遍天下也不能赦免前愆呢!」

前世是羅剎王

  有一天宣帝忽然有所感觸,他對僧稠禪師請教說:「弟子前身是什麼?」

更多>>    —— 擷取自《禪通行化篇》


高 僧 說 什 麼 ─ 安 世 高

安世高:堪破因果 隨順業緣

  安世高(生活在公元二世紀)本是西域安息國的太子,本名清,字世高,因為他的王族血統,因此被世人也稱為「安候」。史書上說他不僅年少時聰慧博學,而且很有孝行,他曾一度繼承了父親的王位,但一年之後又把王位讓給了叔父,自己選擇出家修行,走上了弘傳佛法之路,康僧會在《安般守意經序》中如此描述安世高其人其事:「其為人也,博學多識,貫綜神摸,七正盈縮,風氣吉凶,山崩地動,針脈諸術,睹色知病,鳥獸鳴啼,無音不照。」可見,安世高所涉獵的知識面很廣,不僅精通醫理,同時還知曉地理天文、陰陽五行,甚至還能聽懂鳥獸之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人異士。

更多>>    —— 擷取自《高僧說什麼》—作者:馬超—出版商:中國財富出版社


菩 薩 的 故 事(連 載)

更多>>    —— 佛青資料室

 

史蹟篇

北 周 靜 藹

  續上句:「疊磚建塔而為墳墓。(續高僧傳)」

  北周 靜藹

  靜藹。俗姓鄭,河南滎陽人,少年時到寺院遊玩,看到描述地獄種種狀況的變相圖,內心非常恐懼,因此想要出家修行了脫生死,於是前往瓦棺寺,依止和禪師剃度出家。年十七歲時,受具足戒,嚴格護持戒律威儀,並通達貫徹各種經論。平日修行大慈悲心的法門,凡是蠶絲綢緞華麗綵繡的衣服,和由眾生皮革所製的衣物鞋履,一概都不披戴穿著,終身只穿著由粗布所造的衣服。

更多>>    —— 佛青資料室


提 婆 菩 薩 傳

  提婆是龍樹眾多的弟子中最傑出的一個。南印度獅子國人,即今斯里蘭卡。傳說他是王子,最初學習婆羅門學說,天賦總頂聰明,博學廣識,年輕時很自負,曾說:「天下的學問我已學到十之八九了,就苦還沒有人能信用我。」

更多>>    —— 佛青資料室

 

閒情篇

素 食 菜 譜

  介紹製作《吉列薯球》及《香妃酥 三十個》所用的材料及作法。

更多>>     —— 佛青

 

特稿

莫 吃 肉 春(粵 韻)

勸君莫吃肉 吃肉壽多促
吃肉顏易老 況乎必中毒
心臟血管疾 來自好食肉
瘋牛瘋魚症 盡入饕餮腹
水產眾生物 都含重金屬
不少致病由 動物死屍肉
屠房滿血腥 被宰慘號哭
人性何殘忍 嗜味恣殺戮
奉懇諸仁者 勿食魚禽畜
晚年免癡呆 首須戒吃肉
素食保康強 體力倍充足
人家老得快 你卻如常綠
胡不循此徑 積德添健更添福

更多>>     —— 觀夢樓主

 

佛青活動點滴

本 會 活 動 花 絮 相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