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佛經中的「南無阿彌陀佛」的含義是什麼?
答: 南無是印度語,是佛教的名詞,翻譯華語是「歸依」,意即歸向依靠,而「阿彌陀佛」是佛名,「阿彌陀」亦是印度語,意為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佛」有無量光、無量壽,其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若我們誦持其佛名,將來亦如佛一般光明無量,壽命無量。「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其中第十願云:「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唸,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此說來,若我們誦持「阿彌陀佛」聖號將來定能往生其國土,即西方極樂世界。
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已近一千多年,「阿彌陀佛」的名字亦已深入民間,故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不論佛教徒、非佛教徒乃至外教也唸誦,佛教讚歎唸誦「阿彌陀佛」的功德極大。若能勸人唸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遠超過以各種的衣服、飲食、醫葯、臥具供養天下諸佛菩薩的功德。又古德有云,要修大福報,不如自持名號,甚至乎暫時性唸佛一會之功德也超過布施天下人一百年之功德,所以在中國人人皆說唸「阿彌陀佛」之功德很大。
又華嚴經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諸佛名。」所以經書及懺本上皆云:若聞得一佛名號,也了生死,唸「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見其功德之大。
香港於一九四九年前幾乎不聞佛法,但「阿彌陀佛」的石碑也常見於清水灣,南灣一帶,或見於常鬧鬼的地方、或常發生交通意外的地方。因其時香港人少、鬼多,可見「阿彌陀佛」在中國人之心目中是何等流行。
問:
觀音菩薩、天后、媽祖、如來佛、笑佛、濟公活佛、關公及黃大仙等是否都是佛、如何認識?
答: 未學佛當然不知道,學了佛才知道,我們中國二千多年來儒、釋、道之理論是很相似,一般人不容易分辨,其實佛教那有那麼多神鬼。天后、媽祖、關公、黃大仙等與包公、韓愈等無異,在世為人推崇他們的豐功偉績,老百姓相信他們死後有靈,佛教以他們有福德,死後稱之為神。至於菩薩(包括觀世音菩薩)是修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及發心度眾生而証得。
至於佛是由自覺覺他,覺行完滿而証得,彌勒佛一般民間稱他為笑佛。正確而言,他是當來下生彌勒佛,即他會繼釋迦牟尼佛後成佛,現時還是在一生補處的位次。(即如未登皇位前的皇儲)至於如來是佛的稱號其中之一,如來意即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如來即等於佛、說如來佛並不是指某一位佛,且有名詞重疊之謬誤,因如來即是佛,佛亦即如來。
問:
本人是佛弟子,念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已年餘,但不解義理,如「火不能燒」,「水不能漂」等。
答: 這位讀者似乎未讀普門品的註解了,如「火不能燒」的火可不同一般之火,一般之火是外火,而此是指內火,意即瞋心火,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水不能漂」之水也是有指一般之外水及內水,內水指貪欲。
若唸誦「普門品」,便不起瞋心及貪欲心,即不被(瞋)火所燒,及不被貪欲心所害。
問:
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請法師開示。
答: 初看佛經是會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金剛經是講一切皆空的道理。所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以色見我,色即色相是物質,凡是物質終究會消滅:世人認為釋迦牟尼佛正在說法,大家都能見到佛的身體聽聞佛的聲音,佛滅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了,還有佛的身體嗎?還有佛的聲音嗎?早已沒有了,既然沒有,我們為甚麼還要念佛?因為佛的色相消滅,佛的法性沒有消滅。我們執著色相和音聲,那是錯誤的,因為它會消滅,故說「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就是說走錯了路,用錯了方法,不能見到如來法性。若能見到佛性,則名見如來,因為佛性是不生不滅,永久長恆的。
問:
貪、瞋、痴中,如何去除貪念呢?
答: 對自己的身體、物質及家庭眷屬等,一切一切都會生起愛著、貪著不捨,其實是追求;追求越多,痛苦便越大。當然,不是教人不要生活,其實祇要衣、食、住夠用就可以了。要知足才能常樂,不然痛苦便會多了。貪求無厭,有多的時候還想要多;一萬、十萬、廿萬……,要求越來越多,錢是得來不易的,要花很多精神和心血才能賺取得來,可以說是從痛苦中得來的。就是生活差點也不需拼命追求;豐裕亦不要貪著,免致失去時痛苦更多,要任用自在;就是對於子女、父母,夫妻的感情也要適可而止,不要過份溺愛,有困難時當應幫助照顧他們,問題解決後,不要過於執著、貪愛;否則煩惱痛苦便會多了。
問:
披戒衣時所念的偈語是甚麼意思呢?
答: 披戒衣前,先舉戒衣,誠心口念:「善哉解脫服,波吒禮懺衣,我今頂戴受,禮佛求懺悔。」然後將衣搭在身上。善哉解脫服:意思是這件很好的衣服使我可以得到解脫。波吒禮懺衣:波吒是梵語,譯為縵衣,縵是無文的一塊布,不同僧衣,割截縫成,出家人所披的是福田衣,佛陀在生時,出外見到一幅幅的稻田,能得很多收成,即命弟子照田相割截縫成戒衣,令眾生供養能得大果報;福田衣分三種:有五衣、七衣、九衣。現在有人認為受持五戒應搭五條衣,這是大錯特錯,如果受了比丘戒,豈不是要搭二百五十條衣嗎?我今頂戴受;敬衣如敬佛,等於將衣頂在頭上的恭敬。「世世常得披」,此一句偈,台灣道源長老不苟同,認為不能生生世世作居士,若是如此,不是永久不能出家作比丘,又如何能證阿羅漢,成佛作祖?故應改為「禮佛求懺悔」,我非常同意他的說法,故印三皈五戒儀軌。即將「世世常得披」改為「禮佛求懺悔」。
問:
當我們念誦地藏經時,會否吸引冤親債主現前呢?
答: 這是有可能的。曾有位女居士對於已往生的女兒十分掛念,日思夜想,非常傷心,很希望能再見女兒一面,曹居士便教他誦地藏經。果然她便能從心所願見到女兒。很多人誤解地藏經中有很多鬼神的名號,若誦經稱他們的名號時,便會召請鬼神來到,其實這只是錯誤的傳說。
事實上只要能誠心讀誦任何一本經,都會感動鬼神到來聽經聞法,及跟隨我們一起拜佛,這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只會保護你,不會害你的。
問:
我們要以怎樣的態度對待病痛及官非呢?
答: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這句話非常有道理。今生的一切順、逆境都是前生早種的因。有人認為自己犯太歲,便會行衰運不順利。依佛教的理論就不認同,但也不會完全抗拒。因為若是兩個同樣犯太歲的人是不一定同樣行衰運的,箇中道理甚深,很少人會明白。
要知道病痛及官非都是前生的業,要多懺悔及多拜佛。
問:
怎樣去增長善根及消除業障?
答: 我們做甚麼都要慢慢來,這是粗中之粗。之後多拜佛,多種善根,是粗中之細。往後再慢慢薰習就是細中之細。要習慣成自然,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習慣,達至拜佛、念佛已是自然而然的事。大家來參加八關齋戒已是很有善根。相反有些佛教徒總是喜歡交際應酬,不願意參與佛堂的活動,這樣又怎樣增長善根呢。「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沒有聽法師的開示,單靠自己又能懂得多少呢,若沒有多聞薰習佛法就只是門外漢。
問:
請問甚麼是三藏十二部?
答: 三藏即經、律、論。十二部即是把佛說經分為十二種類,亦稱十二分教。即長行、重頌、孤起、譬喻、因緣、無問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及授記。
這十二分教大都是弟子請問而佛作答的,只有一種是沒有弟子問而佛自己說的,即淨土法門。例如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等淨土三經。
問:
鬼和神有何分別?
答: 鬼道即夜叉羅剎餓鬼諸鬼的境界,是六道之一。
福報差的叫無財鬼,時常沒有東西吃,也叫餓鬼。有些雖得食但不足夠,叫少財鬼。有些福報大,常得飲食的,故名多財鬼。
神是天龍八部的通稱,有能的是神,有力的是鬼。
問:
請師父開示「攀緣和結緣」的分別?
答: 攀緣是和別人拉攏關係,希望自己得到利益;結緣是將自己的利益送給別人。結緣是對普通一般人或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來說,供養則是用於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來說。所以佛書有說到悲田和敬田,悲田要說結緣,敬田要說供養。
問:
弟子和丈夫、兒女的關係惡劣,應怎樣解決呢?
答: 俗語說:「清官難審家庭事。」而佛教就有辦法。問題在於你會不會做人。
佛教說一切事都要躬身自省。若因自己做錯而受責備就要改過自新,但不是自己做錯而又被人誤會也應懺悔自己過去沒有種下好因,以至今生遇到惡緣,有這樣的家親眷屬,同時要多加忍耐,時間久了便會改善。
曾有位女居士遇到家庭問題去求助社署,但沒有結果,便來找我求救。她說自己丈夫對她不好,兒女又不聽話,我問她有沒有做好自己的本份。當丈夫放假時,她都跑到佛堂,把丈夫及家人置諸不理,這樣對嗎?應在丈夫休息時陪伴在側才是。為父母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人之常情,但世上又有多少個龍與鳳呢?只要做好管教的責任亦不必生煩惱,後來她才了解不是丈夫不好,兒女不孝,而是自己不會做人的道理。
要知道兒女是債,夫妻是緣。孝順的兒女都是為還債而來,是因他前生欠了你的債。若是不孝的子女就是為討債而來,因你前生欠他的債要今世償還。因此兒女是無債不來的。
夫妻是緣,無緣不聚。有的是善緣,有的是惡緣,一切都是因果相續。
在澳門有位女居士對我哭訴說,自她的女兒出生,體弱多病,供書教學,花費父母不少心血,但反被女兒惡言相向。我勸她皈依三寶並替她取個法名為「定懺」,以提醒她不要怪責女兒而是要懺悔自己的罪障。幾年後,女兒中學畢業,之後就去世了。回看過去的日子,父母悉心教養這個女兒,沒有一點回報,反離開人世,令他們傷心不已。這樣還不是為討債而來嗎?
問:
念佛為什麼有很大功德?
答: 佛教說念佛是有很大功德的。佛在世時,有一老人要出家修道,剛巧佛陀外出,佛的弟子均是大阿羅漢,觀察此人五百大劫都沒有種善根,便叫他走了,老人出門後遇見佛陀哭說人生太苦了,欲出家都因沒善根而被拒門外,佛陀說可為他落髮出家,因在五百劫前,老人是一個樵夫,在山上遇著老虎,迅速爬樹逃生,老虎追趕,搖動樹幹,樵夫非常驚恐,情急之下,順口念:「南無佛呀!」因此善根而能出家,以後終成阿羅漢。古德說:「要修大善,莫若發菩提心,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要修大福,莫若執持名號,暫持聖號,超過布施百年。」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念佛菩薩名號在中國已經流傳千餘年了,又說:「念佛一聲,福增無量。」凡夫不易明白,其實念佛能使一心清淨,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即時的好處,便是破妄念、少煩惱,不但將來往生西方,現時亦得利益,念佛能得現前的平安,將來的快樂,念佛不但口念,還要心念。淨土法門乃三根普被,上中下根均可接受。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由此可見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
問:
我受菩薩戒多年,在三個月前,已回復吃肉,這是否犯戒?
答: 在受菩薩戒那天開始,就要吃齋,若受了戒後吃肉當然不應該,那是犯戒。
問:
請問釋迦牟尼佛是跟哪一尊佛學習呢?
答: 釋迦牟尼佛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學習才成了佛。第一阿僧祇劫從古釋迦佛至尸棄佛,經過七萬五千尊佛。第二阿僧祇劫,從尸棄佛至燃燈佛,經過七萬六千尊佛。第三阿僧祇劫,從燃燈佛至毗婆尸佛,經過七萬七千尊佛。釋迦牟尼佛曾跟二十二萬八千尊佛學習。
問:
我跟兒媳一起共住,但媳婦喜歡拜神拜鬼,在佛前還擺放了一缸金魚。令我很不高興,但又不想跟他們吵架。最近我曾生病入院,是否與這些事有關呢?
答: 無關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媳婦之事與你無關係。你也不用反對她。你拜你的佛好了,不必討厭她。佛教徒應該寬宏大量百無禁忌。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