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法師開示篇
佛法自由談 暢懷法師解答

問答

問︰ 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與東方琉璃光如來的淨土有何分別?

答︰ 西方極樂世界和東方淨琉璃世界並沒有麼不同。但在中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的。因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個愿,其中一願說: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所以十念,亦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所強調的一點。因此,大部份人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亦是十方諸佛共同讚嘆的。
   至於求往生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東方淨土就很少有人。而且藥師經有說:願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未定者,若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字,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引導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八大菩薩並未引導求生東方淨土,而十方諸佛亦沒有讚嘆叫人念藥師佛求生東方淨土。所以中國人絕大多數是稱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問:當我們生起煩惱時,應怎樣去調服呢?

答︰ 不管你是佛教徒或是非佛教徒,既然來到了佛堂你明白佛陀所說一切皆空嗎。你的煩惱就是從「有相」而來,例如別人對你不起或是加害於你;或是家庭親友出現問題,你認為真有其事,執著不放,所以煩惱就生起了。你們有否認真去觀察一切皆空的道理。父母是沒有,兒女也沒有,親戚朋友也是不真實存在的,宇宙萬有都是空的。佛說一切是空,你可能當作耳邊風,你有沒有真的去研究呢!我們現在要吃飯,要睡覺,怎能空呢!你若能下工夫去研究、觀察,便不難真正了解一切皆空的道理。而執著有我、有人、有事,隨著煩惱便生了。
   金剛經裡有四句話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可能讀了幾十年佛經,卻沒有留意這件事。一切有為法,宇宙萬有都是造作而來。這個地球上,不出三種物:動物、植物、礦物。這三種物都是由造作而來。這些造作就如作大夢。夢是假的,幻是幻化,也是假的。等于幻術,忽然而有,根本是空的。泡如水中泡,被風一吹便破了。如夢幻泡影,像水中之影子,影是假的,像鏡中的影子,也是假的。所以如露亦如電。如朝露般,太陽一出就消失了。如電光一閃也沒有了。人生幾十年,快得很,當你八十多歲回想十多歲時的境像,轉眼過去了。我們應該這樣如實去觀察,不斷的去研究,經一兩年後,便會發生作用,得到智慧。便真正明白原來萬事萬物真正是空的。永嘉大師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在夢裡有生死輪迴,有山河大地,什麼都有,但一到夢醒覺悟時,什麼都沒有。像人生幾十年勞碌奔波,到一口氣不來時,過去一切猶如長夜大夢,什麼都沒有了。

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麼意思?

答︰ 這句話是出在「金剛經」。六祖大師一聽便開悟了。因為我們有所住,而生起種種煩惱痛苦,若你無所住,就沒有煩惱痛苦。例如,你看這隻茶杯,心裡去想這個茶杯是好還是壞,是大還是小,是方還是圓,這時候,你就住在這個茶杯上了。若你不住它,一看便過去了,思想不停留,不去分別,計較這個茶杯,它就沒有好與壞,大與小,方與圓。一切的分別都是由我們的思想來的。有人批評你罵你,你心中就去想,我沒有得罪他,為他會罵我和批評我,當時的情況又是如何如何的,這樣你的思想便住在那個地方。若是不住它,不去分別它,不想它,根本沒有這件事。一切都是空的,假的,為何要住在這裡,這不是自尋煩惱嗎?比如北方人這樣對你說:「你真不是個東西。」你便生氣了,為何說我不是個東西。若你反過來想,東是東方,西是西方,與我何干呢。這樣你便沒有煩惱。你認為別人罵你,到底罵到什麼地方去。是罵到頭上,罵到身上或手腳上?其實,一切都是你自己認為別人在罵你。假使有人對你說:罵你的人有精神病,你馬上就不生氣了,都是自己思想作怪,若明白這點,就自在了。

問︰ 發菩提心是否有三個層次。第一是解義菩薩。第二是造作菩薩。第三是真實菩薩?

答︰ 發菩提心首先要明白行菩薩道的意義。然後有相行菩薩道。其次無相行菩薩道。發菩提心的菩薩有五十二位。最初是十信,多是自利。自己真的相信,不會生疑惑。十住、十行、十回向。是自利利他兩方面平均;十地以上之菩薩是利他的較多,自利的少。這是菩薩之階位層次。


問︰ 有關菩提心的質與量之分別,是否二乘的人重質,而大乘之人重量呢?

答︰ 二乘人重視自度以了生脫死為重要。大乘人重視度他,自度反而不重要。因此說二乘人重質,大乘人重量。中國一般佛教說,發菩提心去度眾生,必需有天龍八部推出來才有資格。其實不是這樣。任何人都可以發菩提心。若你在街上見人痛苦煩惱,你教他稱念阿彌陀佛,可以消災免難,這就是發菩提心。又你來這裡拜佛,把你的朋友帶來,勸他皈依三寶,這也是發菩提心。還要天龍部推出來嗎?這樣的傳說在中國有千年了。所以沒有人敢發菩提心去弘法利生。很多出家人都關起門來不跟外界來往,又怎能去普渡眾生,利樂有情。

問︰ 有人勸我不要替人誦經回向,這樣會替人擔因果的是嗎?

答︰若是這樣的話,大家都不要再渡眾生了。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也不會救度我們了。這些傳說真害人不淺。其實你替人誦經回向是功德無量,鬼神都要來聽,對自己及別人都有利,又那裡來害處呢。我今次去大陸講開示,有狐狸精在房頂聽,牠不敢出來聽,因那裡都是佛教徒,牠聽完了後,立即皈依三寶。牠是附在一個女人身上,這件事是由這女士親口講述出來。
  所以誦經,唸佛有功德,鬼神也來聽,自利又能利他,怎能說為人擔因果啊。


問︰ 佛珠可否帶進洗手間?

答︰ 中國人之習慣是穿搭了袍衣後都不入洗手間,而佛珠是用來念佛,若帶到洗手間,是不恭敬。但這個問題又怎去處理呢。一般人都是道聽途說,不知何是對與錯。現今香港人很流行身上配帶「平安符」或是「楞嚴咒」,這些風氣是最近幾十年才盛行。在中國大陸,過去兩千年都沒有這習慣。這都是受到泰國緬甸,小乘佛教的影響,以及西藏喇嘛的影響。那麼佛珠及其他的經咒需不需加持呢?若不加持是否不靈驗呢?這些都是受到西藏喇嘛的影響。因他們以念咒為主,動不動就拿東西來念咒加持。而咒的力量也很大,可能令你起死回生,因此大家很重視加持。廿多年前的香港是沒有喇嘛,只有一個,他是本地人,住在西環。而台灣卅多年前也是沒有喇嘛,這兩個地方的喇嘛也是最近廿多年才有的。從前根本沒有加持這個風氣,那麼就沒有靈驗了嗎?至於護身符也是受到西藏及小乘佛教國家的影響,他們的老百姓,百分之九十都是曾經出過家。做大官的人,都愛在身上掛上幾個佛像或是師父的像,這些風氣在以前都不在中國流行,因四十年前,交通不方便,彼此沒有往來,最近交通方便,往來也多了,才受到影響。而帶佛珠及護身符一個人出外,就不能進入洗手間嗎?有誰替你保管呢?不是進退兩難嗎?就唯有帶進去,反正不是存心污辱,故意不恭敬。這是現在的處理方法,查經也查不到的。
   還有一個問題,佛珠由頭到尾唸,唸到珠頭時,是否要轉回唸呢?若不轉回方向,又有人說不恭敬而引起爭拗,這究竟應不應該誇過佛珠頭呢?經上有否記載呢? 我想這些也可能是最近幾年才流行的,以前在大陸沒有些問題。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問到我這年紀的人,見過很多事情,非一般年輕出家人可以知道。因在卅多年前,日本制造佛珠,在佛珠頭內刻有「阿彌陀佛」或是「觀音菩薩」、「西方三聖」等各樣聖像,是否因這樣,唸佛唸過了珠頭便認為不恭敬呢?而最近十多年又不流行在佛珠頭刻有聖像了。若說唸佛唸過了頭而不恭敬,那麼若佛頭轉在地下就更不恭敬了,是嗎?事實上,用佛珠唸佛是用來記數的,一串是108粒或是唸多少串,一直數下去。唸佛要一心唸,若為唸到頭再轉回唸,豈不是分了心。

問︰ 什麼是幽冥戒?什麼人才可以受此戒?有何用處呢?

答︰ 這都是古德留傳下來的規矩。我們在生的人可以皈依三寶,受五戒、菩薩戒。而死了以後,也可以為他們結佛緣。但若你自己連皈依也沒有,更不用說受五戒,這樣要替先人受戒是不合情理的。我們首先要皈依三寶。若過去親朋戚友並未有皈依受戒,而馬上要受菩薩戒是否應該。在「菩薩戒經」有說,所有一切的眾生,都可以受菩薩戒。此戒是生善滅惡,令你發心救度眾生,任何人都可以受。就是做了五逆十惡的人都可以受。受菩薩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頓受」,一種是「漸受」。「頓受」是不經三皈依便可受菩薩戒。「漸受」是受過三皈五戒後,才可以受菩薩戒。
   問題出在那裡呢?主要是那個亡者要不要受戒。若你要替他受戒,他愿意嗎?一旦受了菩薩戒以後要吃長齌,他愿意嗎?實際上,受了戒,功德無量,若犯了戒也種下受戒的功德。因犯了戒是個犯戒菩薩,總勝過沒有受戒的外道。所以,替先人受菩薩戒也有道理的。

問:「參學」是什麼意思?

答:「參學」一般解說是到處參訪。古德云:「出家不參訪,猶如菩薩未開光。」若不到處參訪,是不會受人恭敬。俗語也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參學」這兩個是分不開的。若分開便成了「參」是「參禪」、「學」是「學教」。

問:「心經」裡有幾句話,「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我既貧窮而又徬徨,我怎可以無罣礙及不恐怖呢?而涅槃更不用想了,現在我已經五十五歲,單身獨居,父母雙亡,己失業四年多,兄弟及侄兒又不伸援手,更加領不到社署的援助,剩下儲蓄不多。但我喜歡學佛,不過學佛也要生活費,現在要皈依三寶,想購買一套袍衣也要幾百元,那麼,我們學佛與生活可否兩全其美呢?

答:像你這情況可說是「家徒四壁」了,這樣什麼也沒有,真正是心無罣礙了。六祖「慧能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正是這個道理,但你能體驗到嗎?若你還有罣礙,有何辦法?
   很多作為人家太太的說,丈夫包二奶不好,卻有些人說這樣更好方便修道。相反的是有人覺得痛苦,是同樣一件事。痛苦與否就要看你用什麼態度來對待。你現在的情形,用佛教的眼光看,真正是心無罣礙,是不錯的,但若用俗人眼光看就痛苦了,什麼也沒有,不得了。至于皈依三寶,不一定要穿袍,受五戒及菩薩戒也不一定要披袈裟,是沒有問題的。香港這地方很好,沒有行不通的路,若你真正貧窮,社會是不會讓你餓死的。其他地方就沒有比這裡更好。現在既然你什麼也沒有,正好一心唸佛,拜佛,若你學好佛法,明白道理,是路路暢通,根本沒有問題。

問:我的女兒患了恐懼症,她有智障,是不健全的人,見到人都很害怕,不敢外出,曾經穿過的衣服不肯再穿,又時常要查看通勝擇日子。請問法師,她是否著了魔,如何解救呢?

答:不知她是初生下來就有此問題,還是後來才養成這性格,若時間久了,會變成孤辟及自卑感,非常故執,鑽牛角尖。若當初經常帶她到處走走,多交朋友,或是做義工,過些團體生活,可能不會如此。現在你試用這方法慢慢令她開放自己,對她會較好,再不要束縛的方法,否則會更厲害。

問:我在皈依三寶之前,在家中一向有拜祖先,天地父母,地主等,及對「黃大仙」訴了願說逢初一、十五都去拜他,以上的習慣,在皈依後還要照做嗎?

答:你前幾天來皈依時,我也曾把一切講清楚,而你卻沒有聽清楚。皈依三寶之後,是不可以再拜其他神鬼與天仙。

問:若不小心把「香」掉在地上,可否拾回再燃點呢?

答:應該沒有問題。很多事情,人們都是不明道理,人云亦云。比方北方人吃饅頭有個傳說,若不小心把饅頭跌落地上,鬼神會吃去,因此不能拾起再吃,但若是一大盆饅頭跌在地上又怎辦呢。是否整盆都不要呢?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的例子很多,譬如有人說每天只能唸一串唸珠,及一粒珠唸一個字,都是亂講的。

問:自己有幾串唸珠,可否在自己往生後分別送給兒女呢?

答:可以送給子女及其他蓮友,不可以將其燒掉。

問:我有個很孝順的弟弟,他為了供養母親而騙去另一兄弟的金錢,而母親接受了這筆金錢,在她往生後會受到什麼果報呢?

答:為了孝順而騙取別人錢財是不應該的。但若父母生活有問題,沒有飯吃,兒女為了供養父母而幹此事,他們是可以受用的。否則就不應該。所以,佛教是活潑潑的。這不是應該不應該的問題,是看情況看環境。而作為父母也應該教導好子女,否則也是教導無方。

問:若戒衣破爛了,應怎樣處理,縫補再用或是買新的?

答:若破爛得厲害,可把他火化,再買新的,可以自己處理,不要拿到這裡來要我代你處理。

問:法師為什麼搭衣及穿袍?

答:大家見我多是穿袍,很少披袈裟來為各位開示。因我是跟隨中國之習慣,但這不是佛教真正之風格。
   實際來說,戒衣比袍更重要,所以我現在還是披戒衣而不穿袍。
   中國的天氣,夏天比較熱,所以他們上殿過堂不搭衣,這叫「放衣假」。只穿袍而不搭衣是中國之習慣。這件袍是漢朝時一般人所穿之服式,一直流傳至今便成了佛教之服式。而中國有三種人一直沒有改變服式。就是「道士、和尚及唱戲的人」。這件大袍,在世界上唯獨中國流行。而泰國、緬甸等國家,他們只重視披袈裟。我們中國就叫這件袈裟作「福田衣」。實在說,出家人拜佛,誦經及做一切佛事,不穿袍沒有問題,若不搭衣是不如法的。

問:為什麼有人說「冬至」比過年重要?

答:唐朝以前的中國人是以「冬至」日為「過年」。因為中國一年有廿四個節令。「夏至」是白天最長之日子,往後便是夜漸長,日漸短。直到「冬至」那天,就是夜最長之日,往後又是白天漸漸長起來,這就所謂冬至一陽生。這有很重要的意義,這樣一來一往就是一年之循環。所以「冬至」是過年日。但在冬至有一陽,這時候的種子不會發芽。而在立春有三陽,萬物萌芽,故此,人們把過年的日子改了在「立春」時候。大家仍懷念過往在「冬至」過年的日子,便流傳「冬大過年」之說。

問:請師父開示,什麼是「分別心」及「分別智」?

答:「分別心」是東想西想,即妄心。什麼是妄心呢。妄心是虛假不實的。例如自己心想如何,如何合情合理,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又會推翻以前的判斷,認為以前所想所說的都有問題,不合情理。因為人的思想會跟隨經驗而進步。當你廿歲時所想的一切會跟四十歲不同。當你六十歲時又跟四十歲的想法不一樣。「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就是這道理。若你幾十年的思想一樣,那麼你的思想跟本就沒有進步。那些大學問家、大思想家,都會在幾十年後推翻以前所說的。認為應從現在開始。中國的「朱子」在四十年後發覺四十年前所說的不對。台灣的「印順」老法師是大思想家、佛學家。他說自己的著作要以晚年所作為標準。所以我們的思想是靠不住的,是一種分別心,是妄心,是虛假不實的。
   至於什麼是分別智。「智」有根本智與後得智二種。根本智又稱作如理智,即無分別智,或稱為正智、真智。一念之真智,無能緣所緣之差別,此智為生一切法樂。根本智是對後得智而說的。後得智是從根本智生起分別一切差別之智,稱為「分別智」又名俗智。佛陀起大悲心救度眾生所用之智,故稱後得智,又名分別智。

問:「性宗」和「相宗」有何分別?

答:「性宗」是法性宗的簡稱。即破萬法之相而顯萬法空寂真性的宗派。「相宗」是法相宗的簡稱。「相」是諸法顯現於外可資分別的形相,是有為法。在印度是不用這兩個名詞,而是「空宗」及「有宗」,都是大乘佛教之兩個宗派。來到中國,「空宗」是「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有宗」在中國變為「唯識宗」。
   而「三論宗」講空,認為宇宙萬有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短,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唯識家將宇宙萬有歸納成百法即一百種。就是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廿四個不相應,六個無為,便成為百法。但佛教的高僧大德卻很少去研究這些唯識,因出家人認為人生無常,時間短暫,若花幾十年時間去研究這些複雜的問題,到頭來終歸是空的。但居士卻多研究。例如,佛教所說,眼色從四緣生,有明、暗、空、根,已可生眼見。但唯識家卻說眼見從九緣生,這實在太複雜及費時間了。

問:什麼是「如來藏」及「佛之法身」?

答:真如是在煩惱中,名為「如來藏」,猶如嬰兒在母胎中。真如脫離煩惱,名為「法身」,等於嬰兒已出母胎。法身者,為一切功德法體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莊嚴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

問:佛教為何是「非宗教,非哲學;亦是宗教,亦是哲學」?

答:佛教非宗教者,因為宗教重於感情,沒有理智。佛教非哲學者,因為哲學屬於俗諦,沒有真諦。亦是宗教,亦是哲學,因為佛教亦講感情,亦講俗諦。
  「真諦」即是空理,什麼是真,空就是真。
  「諦」就是實實在在的,佛教講空,不講世間的道理。
  反過來說,佛教又是宗教,也重感情。菩薩度眾生就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用慈愛之愛護一切眾生。若不重感情,又怎去度眾生呢。佛教不但講「真諦」,也講「俗諦」,世間一切法都講,所以亦是哲學。
   佛教非宗教,非哲學;又是宗教,又是哲學。而事實上,宗教和哲學都是抽象的名詞。佛教是一種教育,所說之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就不用介意她是宗教或是哲學。

問:為何時常發夢會看到陰間之境像?

答:「夢」不能說是真,也不能說是假的。夢有著千差萬別,都會受思想影響。作善事的人,思想善,夢就有好境界。作惡的人,思想惡,夢就有壞之境況。而你的身體強與衰弱,所作的夢也不同。「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之身體,那一大增加和減少,都是影響夢境的。但也有些夢是真的,晚上夢見什麼,白天就發生什麼事。曾經有一位小販說若晚上造夢看到自己被小販管理隊拉著,他天亮後就不去販賣,他知道這天定會被拉著,因為他曾試過發夢被拉,第二天販賣時真的被拉。

問:請法師講解出家之功德及在家之比較?

答:書上記載,出家如虛空。到處為家,想到什麼地方都可以。而家庭如牢獄,如火坑。在家人從小讀小學、中學、大學至成家立室。之後天天早出晚歸工作,從沒有離開家。年少時在父母家,婚後在自己的家,不得自由。而生活又把人緊緊的束縛起來,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若朋友一起共事時,一時不慎而說錯話開罪了對方,或做錯了事,便會令對方生起煩惱。在家中的父母子女,甚至相處一生的夫妻,隨時都會有機會開罪對方,令大家生煩惱痛苦。相反出家人就不同,要到那裡就那裡,有地方住,有飯吃。如我就曾到過很多地方,例如佛青會中有些人在未婚前可到處旅行,自由自在,一旦結婚後,就不自由,所是「家」是牢獄、是火坑。但雖如此,誰也離不開家,仍要作繭自縛,若家庭破裂了,日子更過不下去。世人大部份都是這樣,都想不通這個道理,不知道沒有家更加自由,這就是一般凡夫眾生的心。

問:幾年前自己練氣功,以致身體部份痛起來,後來更發現得了癌症,不知怎辦?

答:沒有得到師父指導而自練氣功是很危險的。我們這裡修習打坐是靜功,是要令思想寧靜下來。我們的思想就像野猴般東跑西跑,妄想紛飛。但當我們置心一處時,紛亂的思想便會慢慢受到控制,這樣就不會有偏差。而練氣功是用思想來帶動氣走,本來氣脈有固定的路線,若帶動錯了,就會走火,出了偏差就叫入魔了。所以練氣功要小心,要有老師在旁指導才可以。若是練氣功出了問題,要找氣功師父來幫忙解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