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僧祇律》中講到一個故事,佛陀時代,波羅脂國有兩個比丘。一日,聽說佛陀在舍衛國大開法筵,演說妙法,二人便相約一同前去聽佛陀開示法要,收拾了簡單的行囊,便向舍衛國出發了。
二人一路疾行,口乾舌燥卻沒有發現水源,走得筋疲力竭時,終於發現了一口井。二人欣喜,前去汲水。當他們把水汲出井後,卻發現水中有蟲,此時其中一位比丘,顧不得水中有蟲,就迫不及待地一飲而下。
而另一位比丘,只是默然地站立於井邊,喝了水的比丘見狀就問:「你不也是很渴嗎?為甚麼現在卻不喝了呢?」這位比丘答道:「佛陀有制戒,水中有蟲不得飲用,飲了即犯殺生戒。」
喝了水的比丘就相勸說:「你還是喝了吧,不然渴死了,連佛都見不到,更別說聽經聞法了!」這位比丘聽完,不為所動:「我寧可渴死,也不願意破戒!」這位堅持不喝水的比丘因此而喪命。
喝了水的比丘獨自一人繼續趕路,終於來到佛所,一見佛陀,立刻五體投地,至誠禮拜。佛陀以神通智慧力得知先前發生的事,詢問道:「比丘!你從何處來?有沒有同伴隨行?」
比丘即一五一十地把路上發生的事稟告佛陀,佛即呵斥說:「你這個愚癡的人!你雖然現在眼睛見到了佛,但是卻沒有真正地見到佛,那位持戒而死的比丘已先你一步來見我了。」
佛陀更進一步說:「若比丘放逸懈怠不攝諸根,雖和我在一處,卻離我很遠,這樣的比丘雖見我,我卻不見他。如果有的比丘在大海彼岸,能不放逸、精進不懈,斂攝諸根,雖離我很遠,我卻常能見彼,這樣的比丘也常能親近我。」
日常生活中,慚愧的我時常同喝水比丘一樣來為自己開脫:「不然渴死了,連佛都見不到,更別說聽經聞法了!」這是我們對戒律,對佛法的誤解。
有時我們雖受了三皈五戒,還時常有疏懶之處,持戒也持得並不到位,遑論遇到佛經中提到的那些身體不得不承受的疼痛,甚而生命受到威脅的場景。
《大智度論》云:「為求解脫涅槃而持戒,是為上人持戒。為求佛道,憐憫眾生,了知諸法求實相,不畏惡道,不求福樂之持戒,是為上上人持戒相。」
當知佛戒不受則已,受則不可毀犯,時時處處,持淨戒,故清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