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常(九五九∼一○二○年),俗姓顏,字造微,浙江錢塘人,為宋代專修淨土宗的代表人物。省常尚為兒童時就天資聰慧,靈性非凡,七歲時就開始表現出厭棄凡俗生活的行為,並由家中長輩送到寺廟中剃度出家。十七歲時發大菩提願,受具足戒,持戒嚴謹,一絲不苟。開始修學的本是天臺宗的止觀學說,後來傾心於蓮社之遺風,便在杭州西湖的慶昭寺內組建了「淨行社」,以專心修學淨土宗、往生彌陀淨土為自己的心願。
當時的名相王旦(九五七∼一○一七年),由於其品行正直無私,大肚能容,便被大家推舉為淨行社之首,士大夫跟從修學的也有百餘人等,出家僧眾共來修行的有千餘人之多,頗有當年廬山白蓮社的盛況,推動了江南淨土信仰的發展。
為了表明自己專心修持淨土法門的決心,省常曾經刺破自己的手指,用指血書寫《華嚴經.淨行品》,每書寫一個字,必定三拜、三繞、三稱念。寫好之後,便刻印數千冊,分發給同修念佛者,以此來激勵大家修持淨土的信心。
省常大師生前並不曾著書立說,他的度生言教也極少在史書中見到,可省常大師的佛學思想則可以從其平時的修法行為中得以看出。首先,省常大師觀察了當時教內教外的修習風氣,認為當今世人最為安全便捷、行之有效的修行法門當屬淨土無疑。只需正心誠意地發願求生彌陀淨土,每日制定出念誦功課,日日不斷,時時精進,就必當能夠有所成效,得見西方淨土世界。
在淨土宗的修行中,沒有利根鈍根之區別,也不必要學習多麼高深的佛學理論,這對於當時的下層民眾來說尤其具有吸引力,這便使得士大夫階層願意在淨行社中受東晉慧遠白蓮社遺風的薰陶,更有許多文化程度不高、但卻懷有烈的出離生死願望的下層民眾也慕名前來,希望能夠在此獲得解脫,往生淨土,永享歡樂。
省常大師強調只有將深信、切願、淨行這三者同時做到,才有可能真正地出離生死輪回,他引導每一個有志往生淨土世界的修學者先端正自己的心念,要對淨土世界和阿彌陀佛的願力生起無上的信仰、對自己能夠即身作佛生起無比的信心。有了這樣的信念,才能夠引發出厭離時間、但求往生的強烈願望和熱切期盼,而當修學者有了如此堅定的信念和深切的願望,自然會嚴格遵守梵行,以期早日實現梵志。省常大師勸導發心信眾,要注重實際的修行,念佛法門就是通過真切的實修才能成就的法門,而不是隨便念幾句「阿彌陀佛」就可以獲得解脫,永離輪回。
省常大師弘法度生的言教儘管極少見於史書,但他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修學者,在淨土宗的修行法門裡,信、願、行三者,對於一個修淨土宗的人來說是缺一不可的。
宋真宗天禧四年的正月十二日這一天,也就是一○二○年,省常大師像往常一樣,端坐在寺中稱念佛號,過了一會兒,眾人紛紛聽到大師高聲唱和道:「有佛來也!大家再低頭一看,地上的青石板居然全部變成金黃色,過了好久才消退去,又恢復成像平常時那樣。此時,省常大師卻已坐化西去,大家都說他由阿彌陀佛接引去了西方淨土世界,省常大師享世壽六十一歲,僧臘五十五年,戒蠟四十五年。
省常大師一生努力踐行淨土法門的修持,每日不斷誦念功課,結淨行社,廣度眾生,正是有了省常大師的不懈努力和大力推動,才使淨土宗在宋代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而在江南一帶,更是成了淨土宗的修行道場,不論是在朝士大夫,還是普通的民眾百姓,無不敬服省常大師的弘法利生之行,而後世更是尊奉他為蓮宗七祖。
—— 擷取自《高僧說什麼》—作者:馬超—出版商:中國財富出版社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