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目次
懸談……………………………… 19
釋題解文(分二)……………… 24
一、總釋名題(分二)………… 24
二、別解文義(分三)………… 36
【法會因由分第一】……… 36
【善現啟請分第二】……… 59
【大乘正宗分第三】……… 78
【妙行無住分第四】……… 98
【如理實見分第五】……… 114
【正信希有分第六】……… 125
【無得無說分第七】……… 139
【依法出生分第八】……… 148
【一相無相分第九】……… 156
【莊嚴淨土分第十】……… 169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189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195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208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221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250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260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276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301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312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315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318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326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328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336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341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344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350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357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362
【一合相分第三十】……… 370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374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37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懸談
今天要講的這部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在還沒開講之前,先給諸位介紹兩部註解,一部是《金剛經心印疏》,以下簡稱《心印疏》;一部是《金剛新眼疏經偈合釋》,以下簡稱《新眼疏》。佛經很多,但是《金剛經》和我們中國人特別有緣,念經的人,歡喜念《金剛經》;研究經的人,歡喜研究《金剛經》;註解經的人,歡喜註解《金剛經》,久學的人有抉擇智慧,會抉擇哪一部註解正說,哪一部註解不正說。初學的人不懂經文,要依靠註解,看這一部註解講這個道理,那一部註解講那個道理,越看越不懂。研究《金剛經》,有二個重要的問題,不容易解決:
一、《金剛經》三十二分經本,第一分到第十六分是上卷,第十七分到第三十二分是下卷,上卷跟下卷須菩提尊者問的問題一樣,釋迦世尊答覆的也一樣。既然問答都一樣,為什麼分成上卷跟下卷呢?有的註解認為下卷是重說,這種說法恐怕不對。釋迦世尊講一部經,前面說過這番道理,又來一些聽法的人,佛會再說一遍,但是一定會變化文體,前面用長行,後面用偈頌。《金剛經》都是長行文,怎麼是重說呢?
二、應該用二諦或三諦解釋?二諦是真諦、俗諦,三諦是空諦、假諦、中諦。很多註解主張用二諦,認為般若經屬於空宗,講到二諦就夠了。但是這種主張與《金剛經》的經文不合,因為《金剛經》上有兩句明文:「如來為發大乘心者說,為發最上乘心者說。」
道源最初學佛法時,親近慈舟老法師,慈舟老法師每逢講一部經,都會指定一部註解,講《金剛經》時,指定我們看《心印疏》。《心印疏》上卷是講降伏妄想心,安住真心,下卷是解釋發菩提心。當時我看見科文就懷疑,大乘佛法是先發菩提心,後修菩薩行,怎麼會先修菩薩行,後發菩提心,不是顛倒嗎?但是在慈舟老法師面前,我不敢問,在大陸講《金剛經》,一直到民國三十八年來臺灣,都是依著《心印疏》講,《心印疏》怎麼分科,我就怎麼講。雖然心中存著疑惑,但是道源智慧不夠,無法另外解釋一番道理,後來無意中在《卍字續藏》發現《新眼疏》,是通理大師著的。他把全經分作信、解、修、證四大科,上卷講要生信心,要解悟經理,下卷講要修行,要證果。我看了這部註解,幾十年的疑惑解決了。再詳細研究《金剛經》的經文,都有信解修證的明文,不過在通理大師之前,沒有人發現而已。在大陸老法師講《金剛經》,為什麼沒有依著《新眼疏》講呢?可能《新眼疏》在大陸沒有刻板流通,當時出版註解,要刻在木板上印刷,我推想當時通理大師著了註解,學人就抄錄下來,後來抄錄本流通到日本,日本人編入《卍字續藏》。我發現《新眼疏》後,就發願印成單行本流通,疑難的問題就解決了。
《新眼疏》分科分得好,何必再用《心印疏》呢?因為從達摩祖師進了中國,二祖、三祖都用《楞伽經》印心,到了四祖、五祖、六祖都用《金剛經》印心。著《心印疏》的溥畹大師,不但是教下的大師,還是禪宗的宗師,《心印疏》的釋義顯理,深合頓禪的道理,初學的人看了《心印疏》,才懂得處處跟中國頓教禪宗的道理相合。
釋迦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天台智者大師曾作一首偈頌:「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載。」釋迦佛最初講《華嚴經》,講了二十一天;說《四阿含經》,說了十二年;說方等的經典,如《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維摩經》等說了八年;說《大般若經》,說了二十二年;《法華三經》、《涅槃經》共說了八年,實際《涅槃經》,只講一天一夜,前後算起來共有五十年。因為最初講《華嚴經》,只講了二十一天,所以實際佛說法四十九年。
計算釋迦世尊說《金剛經》的年代,《金剛經》在六百卷《大般若經》中,屬於五百七十七卷。《大般若經》講二十二年,所以大概推論,每一年講二十七點二卷,講到第二十二年,《大般若經》快講完了,才講《金剛經》。按中國賢首宗,把釋迦世尊四十九年說的法,由淺至深,分成五教:小、始、終、頓、圓(下面四個都是大乘教)。一、小乘教,二、始教,始者開始,大乘的初門。三、終教,大乘的道理講到最終了。四、頓教,超出終教之上,就是中國的禪宗。五、圓教,《華嚴經》、《法華經》屬於圓教,講圓融無礙的大乘道理。《大般若經》屬於大乘始教,按二諦解釋到空的道理就可以。可是終教、頓教要講三諦,圓教更是要講三諦。剛才我們算佛講經的年代,講到第二十二年才講《金剛經》,講完了就要講《法華經》,《法華經》屬於大乘圓教,是最高的大乘道理,不講三諦的道理,怎麼跟圓教接得上?
《心印疏》與《新眼疏》這兩部註解,按三諦的道理解釋,深合《金剛經》的經文。「為發大乘者說」,大乘是大乘始教,按二諦的道理解釋就夠。「為發最上乘者說」,最上乘是終教、頓教、圓教,一定要按三諦的道理解釋才夠。為什麼介紹這兩部註解呢?一、可以解決上卷跟下卷問題相同,所含的義理不同。二、這兩部註解都是按三諦的道理解釋,都判定《金剛經》屬於大乘始教,但是通於終教、頓教、圓教,你們依著這兩部註解研究,不會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