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成道後,就開始說法濟度眾生的工作。
最初,到鹿野苑教化憍陳如等五人,他們聽佛說四諦法得道後,就成為五比丘。這是教史上最早的僧伽。
又有波羅奈國,俱梨迦長者的兒子耶舍,和五十個同伴,一齊來跟佛出家。俱梨迦長者及夫人也來皈依佛陀,成為最早的優婆塞和優婆夷。
接著,佛陀獨自到迦耶山上,度化三迦葉兄弟,三迦葉是拜火教的領袖,大哥名優樓頻那迦葉,有五百徒眾,二弟名伽耶迦葉,有二百五十徒眾,三弟名那提迦葉,也有二百五十徒眾,合共一千個徒眾集體來出家,大大提高了佛陀的聲望。
佛陀帶了三迦葉兄弟,和徒眾千人,到摩竭陀國去,頻婆娑羅王恭敬迎接,虔誠皈依,並且建築了竹林精舍,獻給佛陀與比丘們,這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也是佛陀在古印度南方說法的根據地。
佛陀在竹林精舍說法,王舍城內的著名異教徒,舍利弗和目犍連,也因崇拜佛陀所說的緣起真理,聯合他們的徒眾二百人,跟佛出家。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成為佛陀轉法輪的助手。
不久,有摩竭陀國大富長者的兒子摩訶迦葉,來皈依佛陀,成為頭陀第一,後來佛陀涅槃,他就承受了佛陀的遺缽。
須達多長者,皈依佛陀,在憍薩羅國舍衛城建築祇園精舍,獻給佛陀作為說法道場,這寺院的規模比竹林精舍更為宏大。是佛陀在北方說法的根據地。憍薩羅的國王波斯匿和皇后末利夫人,也都來皈依佛陀,成為忠誠護法的佛教徒。
佛陀成道後的第六年,回祖國探望年老的父親。姨母波闍波提,和阿難陀等幾個堂弟及羅侯羅,也信佛,後來都出了家。當淨飯王高齡九十三歲那一年,已是病重垂危,佛陀特再回國為父王臨終說法,送終扶棺,布施財物,表示孝敬。
佛陀是大眾的安慰者與救護者,他把一切人,都當作自己的父母兒女一樣愛護,替生病的比丘洗滌膿血,替瞎眼比丘穿針縫補。釋迦族和拘利族爭水,他不辭勞苦,特地遠道去替他們調解。毗舍離疫症流行,佛陀不怕傳染,特別進城去安慰病人,教化病人,並且指導他們,國家應有民主的政治方法。
佛陀以慈悲無畏的態度,深入民間,去傳播中道的真理,凡是同他接觸過的,聽他說法過的,無不深受感化,而衷心地信仰。
佛陀的信徒,從國王、後妃、大臣,以至貧民、乞丐、奴隸,應有盡有,遍佈社會的每一階層,這是他提倡慈悲平等,濟度眾生的偉大表現。
—— 擷取自《佛學入門》—佛陀教育基金會—佛教青年協會印刷
(文意重溫)
初轉法輪:第一次說法
佛陀成道前,曾承諾悟道後會先度五位同修的比丘。成道後,他便實行承諾到鹿野苑會憍陳如等五位比丘,首次宣說佛法。這次說法稱為初轉法輪。法輪比喻佛所說的法,能夠輾碎眾生的一切煩惱,尤如巨輪能輾碎巖石一樣;亦有說為所說之法,輾轉傳人,好像車輪的旋轉,無遠弗屆。
鹿野苑:初轉法輪地
鹿野苑位於古印度中部的波羅奈國,舊稱伽尸國,近世稱為貝那拉斯(Benares),即今之瓦拉那西(Varanasi)。這是佛陀成道後最初教化五比丘之地。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宣說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因此,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
最早的僧伽團: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
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後,來到鹿野苑,找到了原來的五位侍者,為其講演四聖諦,他們五位因此有所證悟,隨即出家為五比丘僧,成為佛教第一個僧團,此時為佛教僧寶成就,佛、法、僧三寶至此圓滿集結成就。
竹林精舍:佛教第一所寺院
頻婆娑羅王皈依後,建築了竹林精舍,獻給佛陀與比丘們,這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也是佛陀在古印度南方說法的根據地,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專用的建築物。
祇園精舍:又名「祇樹給孤獨園」
祗園精舍是須達多長者建築,位於印度北部舍衛城南郊,是佛陀在北方說法的根據地,是佛教史上第二棟專供佛教僧人使用的建築物,也是佛陀在世時規模最大的重要說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