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燒金銀元寶紙錢綵絹等事,是否出在佛門?到底有沒有這種事?
竺摩:這些事不是出在佛門!佛法來自印度,印度根本沒有這種事,即翻遍三藏十二部經,也找不出燒金銀元寶的根據。我國民族性,喜歡崇拜祖先,祭祀祖先,父母在生,儘可以不孝不順,待他死了,要賣弄好多花樣,以示尊敬。而佛法講慈悲方便,由於方便「隨俗」,而變成「流俗」了!至於這事的本身到底有沒有呢?亦儒者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而強以為知,是不知也」。為何我要如此說呢?因幾年前曾與一道者相處,道者修禪,頗有定力,時時在定中見佛聞法,且聽佛教之說法,辯才無礙,滔滔不絕,但一出定,叫他重說,說得並不怎樣好,且不多識文墨,此其有定無慧,即功力未到,定未發慧有以致之。一年七月,家家焚燒銀錠紙錢施幽,他卻主張「我家不焚銀錠紙錢」!當晚做工夫時,見到二鬼,並聽其說話聲:「這家不肯布施的,我倆快點走」。他出定驚覺,告知我,亦以為奇。本來一件事的創造出來,大概都有多少來歷的,沒有靈驗,應早已不能存在,故認為這類事,至多在今日不須要提倡,有沒有,暫且不去管它。
唐吏部尚書撰冥報記云:﹃唐睦、趙人;少事經學,不信鬼神。一日路次見一人,衣冠乘馬,從者五十餘人,駐馬召睦曰:「比頻見君,情相眷戀,欲與君游」。睦問:「君何人?」答:「吾鬼也,姓成名景本,弘農人,仕西晉別駕,今為胡國長史」。睦問:「胡國何在?」曰:「自黃河北俱攝,正都樓煩西北沙磧中,王即昔趙靈王也。每月遣我朝泰山,故由此路」。睦許之,乃設酒食,復以錢綵為好。辭曰:「鬼所用錢,即紙錢也;君綵絹亦紙為之!錢即錫紙,金即黃塗之可也」。此或即歷來焚化紙錢銀錠之濫觴乎?
通果:何謂八關齋戒?
竺摩:八關齋戒,亦叫八支齋法,有兩種說法不同:一在《大智度論》中說有九種齋戒法,戒與齋有異,即一不殺、二不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身塗飾香鬘、七不自歌舞及不觀聽歌舞、八不眠高廣大床、九不非時食,亦作「不過中食」。前八條為戒而非齋,第九方為齋戒。二在《俱舍論》中,合前第六塗飾香鬘與第七歌舞觀聽為一戒,則以前七為七戒,第八為齋戒,合為八齋戒。
心彬:八關齋戒中前五即為五戒,即稱五戒,酒卻列為「遮戒」,是何道理?
竺摩:戒為止惡防非,滅罪生善之義。有「性戒」與「遮戒」二種:性戒即指殺盜淫妄四戒,此四戒本身性質是惡應戒,不待佛制始戒,因人若犯之即受罪,持之即得福故;遮戒則如「飲酒」等戒,人若飲酒昏迷,則連犯諸戒,前功盡棄,故佛特遮之禁之,使之不犯,飲酒之性固非罪也,故亦名禁戒。
心尊:剛才法師說到一乘、三乘、五乘;但《金剛經》中有「此經為發最上乘者說」,最上乘是指那一乘呢?為什麼要對「最上乘者」才說呢?豈非佛說法也有偏心?
竺摩:佛說法,甚麼人都可以聽受,對甚麼人都說,若是心不平等,豈成為佛!不過金剛般若,陳義過高,劣智難以領受,恐狐疑不信,反有害無益,故先指明「此經是為發最上乘心者說」的,唯這種上根利智的人,才能接受大法。最上乘,是指佛乘,為菩薩乘中之究極最上者;而菩薩乘,為三乘五乘中之最上者,亦屬最上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