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性宗」和「相宗」有何分別?
答︰ 「性宗」是法性宗的簡稱。即破萬法之相而顯萬法空寂真性的宗派。「相宗」是法相宗的簡稱。「相」是諸法顯現於外,可資分別的形相,是有為法。在印度是不用這兩個名詞,而是「空宗」及「有宗」,都是大乘佛教之兩個宗派。來到中國,「空宗」變為「三論宗」。「有宗」在中國變為「唯識宗」。而「三論宗」講空,認為宇宙萬有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唯識家將宇宙萬有歸納成百法,即一百種。就是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廿四個不相應,六個無為,便成為百法。但佛教的高僧大德卻很少去研究這些唯識,因出家人認為人生無常,時間短暫,若花幾十年時間去研究這些複雜的問題,到頭來終歸是空的。但居士卻多研究。例如,佛教所說,眼見從四緣生,有明、暗、空、根,已可生眼見。但唯識家卻說眼見從九緣生,這實在太複雜及費時間了。
問︰ 為什麼有人說「冬至」比過年重要?
答︰ 唐朝以前的中國人是以「冬至日」為「過年」。因為中國一年有廿四個節令。「夏至」是白天最長之日子,往後便是夜漸長,日漸短。直到「冬至」那天,就是夜最長之日,往後又是白天漸漸長起來,這就所謂冬至一陽生。這有很重要的意義,這樣一來一往就是一年之循環,所以「冬至」是過年日。但在冬至有一陽生,這時候的種子不會發芽。而在立春有三陽生,萬物萌芽,故此,人們把過年的日子改了在「立春」時候。大家仍懷念過往在「冬至」過年的日子,便流傳「冬大過年」之說。
問: 什麼叫「法執」?
答: 認為宇宙萬有是實有的叫「法執」。若執著身體是我,叫「我執」。若能破「我執」便成阿羅漢,若能破「法執」便成大菩薩。
問: 我是皈依了的佛教徒,想在家中供奉佛祖,但原先供的神像應怎麼處理?
答: 你既已皈依了「佛、法、僧」三寶,其它的神像最好送到神廟去。
問: 何謂「權」和「實」?
答: 「權」是假設的,不是真實的,只是善巧方便用來度化眾生,用種種之方法稱為「權」。聲聞、緣覺、菩薩三種聖人皆是權。「實」就是實有,當你一步一步向前走,走到佛位時就是「實」。
問: 弟子一直有捐贈骨髓之願望,因為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但母親因為我的安全問題而反對,請問我應聽從母親之意,還是瞞著她去救人呢?
答: 你若違背父母,自己又不孝,若不違背父母,又違背自己心願。若父母反對之力量強大,就依照父母好了。若自己的力量強大,就依照自己的心願好了。因為你太反對父母,對父母不利,對自己也不利。而且你捐了骨髓給人,自己身體會不會發生問題呢?假使你的願望達不到,可時常念佛,念觀音菩薩,念阿彌陀佛,誦經,拜佛,迴向希望這個人可以脫離苦難,就用這個方法好了。
問: 千手千眼觀音的由來是怎樣?
答: 在「楞嚴經」上講,觀音菩薩或現一首三首,乃至千首萬首,八萬四千首。或現二手四手,六手八手,乃至八萬四千手。或現二目三目,四目九目,乃至八萬四千目。表示菩薩大慈大悲。任何一個人念「觀音菩薩」,她都用手救苦救難,而且眼可看到你哪裡有痛苦,表示「觀音菩薩」的力量很強大。一身能現無量身,一口能說無量法,一意能見無量機。菩薩就有這種力量。
問: 若在家居士往生後,五戒之戒衣怎樣處理?
答: 往生後可穿袍,不可披袈裟。因受五戒是盡形壽的。盡形壽只是一生一世,你受五戒是受一生一世之戒,死了之後,戒就沒有了。這袈裟就不能披,所以最好送給別人。
問:受了在家菩薩戒,初一、十五要誦戒經,若那天沒有時間可否早些誦呢?
答:應該沒有問題的。
問:作為佛弟子可否向佛菩薩祈求,幫助失業已久的丈夫找到工作,令一家人生活安定呢,這是否貪心?
答:念佛、拜佛、誦經,希望自己消災解難,增福延壽,又希望丈夫一切順利,這是可以的。但久學佛法的人明白不求而自得,儒家有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何況我們佛教徒呢。
問:請簡單解釋什麼是菩提心?怎樣才不退此心?
答:要發大心,度化一切眾生,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別人之痛苦,就是自己之痛苦;別人的快樂,就是自己的快樂。要發這個心,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即是發菩提心。
問:我們時常對老人家說,念佛可以往生西方,但若他不能生西方的話,我們是否騙了他呢?
答:他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是他自己功夫未到家,但也可消災免難,增福延壽,來世生到與佛有緣的世界。
問:為什麼在拜佛時會流眼淚?
答:因為心裡有一種感觸之思想,對佛菩薩生起恭敬心,至誠心,好像多年沒有見面之父母,一見到父母就會情緒激動,不覺眼淚也會流出來,也有很多人聽到誦經,唱讚會流眼淚。
問: 我是受了五戒的家庭主婦,為了幫補家計,抽空去替人做家務、煮飯、但僱主要我買生魚煲湯,這是否犯戒?
答: 受了五戒,不應做殺生害命的事情。如果挑一些已死的魚買,那就不犯戒。如果買生的自己殺或買的時候叫別人代殺,那就犯戒。
問:若知道有出家人遠行,居士可否請求出家人順道帶一些物件上路呢?
答:帶少許物件是沒有問題,如果物件多就不應該,令人做苦力,沒有恭敬心。
問:何謂「三學五德」?
答:三學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五德是以雪山一種香草來比喻比丘有五種德:一、體性柔軟,喻出家人能折服身語粗獷故;二、引蔓旁佈,喻出家人傳法度人,連延不絕故;三、馨香遠聞,喻出家人戒德芳馥,為眾所聞;四、能療疼痛,喻出家人能斷煩惱毒害故;五、不背日光,喻出家人常向佛日故。
問︰ 發菩提心是否有三個層次。第一是解義菩薩。第二是造作菩薩。第三是真實菩薩?
答︰ 發菩提心首先要明白行菩薩道的意義。然後有相行菩薩道。其次無相行菩薩道。發菩提心的菩薩有五十二位。最初是十信,多是自利。自己真的相信,不會生疑惑。十住、十行、十回向。是自利利他兩方面平均;十地以上之菩薩是利他的較多,自利的少。這是菩薩之階位層次。
問: 若受了在家菩薩戒,在六齋日裡不能持午,可否自己隨意在其它日子持六齋呢?
答︰ 當我傳授在家菩薩戒時,大家可以來聽。其實很容易受,大家不用怕,為何容易呢?在台灣很流行,近十多年來受菩薩戒的人,多達幾百人,甚至千人受戒。
歷代皇帝也有很多受菩薩戒,若是難的話,為何有這麼多人受呢。而香港就不太流行,因為香港的法師很少提倡,這是要法師提倡的,若不提倡就少人受了。出家人可以說是真正可以弘法利生,紹隆佛種。因為出家人號召力量很大,在家人是不能比較的。台灣每次有數百人受菩薩戒,都是出家人的功勞。他們到處宣傳佛法,講受菩薩戒的好處,所以有很多人受在家菩薩戒。近二十年來,台灣佛教發揚光大,超過中國過往二百年。中國二百多年中的佛教,沒有現時台灣這麼殊勝。
大家不要怕受戒,你們只知表面化,不知道真正的道理。受菩薩戒,八關齋戒,要過午不食。大家只知重視下午不吃飯,要知道還有比過午不食更加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六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布施。這個你們要知道。如果能做到六念法,比過午不食更重要。因為我們出家人下午也吃飯,受過沙彌十戒有一條過午不食戒,另一條是不捉持金錢財寶戒,這些出家人也做不到,怎麼辦呢?出家人受沙彌十戒是第一壇,受比丘戒是第二壇,受出家菩薩戒是第三壇,名為受三壇大戒。幾百年來,受沙彌戒師問,下午不吃飯,能持否?不捉持金銀財寶戒,能持否?那你怎麼答呢?若答能持,手還要拿錢。下午還要吃飯,怎麼辦呢?若答不能持,那就不能受戒了。這個問題,幾年前在台灣大家開研討論。大乘戒,小乘戒都有開緣。因為有其他因緣,沒有辦法。出去要乘車,若沒有錢,誰讓你上車。若去旅行,過了十二時也要吃飯,若不吃肚餓,有這些原因怎辦呢?那就要開緣了。師問第十條「不捉持金銀財寶戒,除餘時因緣,能持否?」加上一句「除餘時因緣」,因為有其他的因緣,沒有辦法。若沒有其他因緣,可以不拿金錢。這就解決問題了。
但我為大家傳授沙彌十戒及八關齋戒,沒有講這句,因為你們短期出家七天八關齋戒,一定可以做到不拿金錢,下午不吃飯,所以沒有加這一句,若長期出家,就要加這一句。受菩薩戒之人應在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這六天受持八關齋戒,下午不吃飯,應為你們加上一句「除餘時因緣」,但應盡量去受持,若環境不許可也沒辦法。
受菩薩戒有三條最重要的是:一、不吃眾生肉;二、不說四眾過(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三、要發菩提心,普度眾生。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