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於年前隨友人前往福州,在遊覽位於鼓山的湧泉寺時,偶然發現牆上有一石碑,刻有字句:「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當時只覺非常,人尋味,回港後上網尋找其出處,並知道出於「趙州洗缽」頌曰:
只為分明極 翻令所得遲
早知燈是火 飯熟已多時。
看著這石刻,只覺襌師大德們的智慧非凡,其心性上的修持及證悟,並非本人能為讀者解讀。難怪現在那麼多人也喜歡談空說襌,幻想能一朝頓悟…可是幻想很多時都會變成妄想,當知根器再高,也要腳踏實地修行,我們和大師之間的差距往往是日常功夫。反觀自己的修行功夫,只怕不要說飯沒有煮熟,就連稀粥也沒有煮成;則到頭來既不能飽肚,解脫人生苦惱;更不用說能頓悟,明心見性了。
需知道在現今時代修行,受外界引誘比前人更多:現代科技之發達,更使我們忙上加忙。諸如手提電話之普及,本為提高人與人之間聯繫的方便;而近期智慧電話及平板電腦的出現,更使我們在不知不覺間養成分分秒秒保持「連線」的習氣…科技提高生活方便之餘,同時亦已變成了我們一的種束縛,讓我們不由自主地跟著資訊跑。甚至變成我們的慣性動作,一但「離線」,便混身不自在,生怕落後他人,未能及早知道一些有必要或無必要的資訊……如此多心理牽掛,試問這又怎可興襌師們萬緣放了,心境澄明的狀態相比?
而近年間經常聽見人家說學佛,一切只要以平常心面對,不執著,隨緣便可。雖則說學佛不離當下生活;食飯時食飯,走路時走路;每個動點回歸當下一刻,不起妄想分別。看似簡單,不需刻意做作,但亦需要我們實修實練,在生活中時時刻刻保持覺性才能做得到。若然我們一方面告訴自己要修行,而另一方面卻不肯切實去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氣,凡事以我,我的公司,我的家人甚至我的上師為出發點等…當所學的理念和現實生活一但發生衝突時,結果還是用回以往那一套處事方式處理。例如做生意的為了要賺到盡,與其向客人爭取好價錢需要花大量心思,時間優化自身產品……;但向工廠,員工壓價則更為直接,方便!那怕最終可能導致工人被壓榨亦安然的告訴自己大環境是這樣,改變不了的,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以平常心「隨順」吧!
如此隨波逐流的思想,不但有大環境是不能改變的意思,有違佛學一切事物性質都是「無常」是可以改變的理念;更危險的是這種心態會把修行稀釋再稀釋…,誤以為只要以平常心面對,就可沿用以往的一套價值觀,生活方式,不用作出改變,修正,甚至誤解為無修而修!需知道沒有覺性的隨緣,只會繼續自身的業力,對修行沒有實質上的改變;那最終學佛只會淪為一種理論追求或減壓工具。多年後,反觀我們的修行,可能就如先前所說,連一鍋稀粥也沒弄成,更不用想什麼時候飯熟,可解脫煩惱,了生脫死,自利利他了!
故此,學佛不是靠我們高談闊論什麼是「空性」或「禪」而能證悟。亦不是為了讓我們從談論中,自我感覺良好為目的。真正修行是需要我們實修,實證,實戰的!必要的形式上的功課故然是不可少,從「量變」到「質變」更是修任何一種高深或簡單的法門都要經歷的過程。需知道任何的無為法都必須由有為法修到極致,才能跳脫心意識的束縛而直接滑人無為法裡面!我們不妨反問自己學佛前跟學佛後在處理日常生活或工作上的心態行為,情緒上有沒有實質的改變?究竟是因為真的觀察到空性,從而沒有以前那麼執著;抑或是脾氣,煩惱一樣,甚至更執著於自己的見解?
若然我們能及早認清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修心」;以對自己心性上之提升作為客觀量度標準,把六波羅密的修持,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實修,那我們自然不會浪費時間於那些重覆的爭產電視劇中,或先進的電子虛擬世界中。反正人生如劇場,我們實在不需要在「虛妄」的世界中再沉醉於另一個「虛擬」的電子世界了……。但願各位同修都能早知燈是火,修成正果,自己飽腹,亦可利益他人,則飯熟巳多時了!下次旅遊時,不妨多留意寺廟中一些有趣的對聯及匾額,可能有意外收獲呢!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 太虛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