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年五月十日
香港佛教青年協會舉辦的福建福洲九天朝聖團,由袁文忠會長領團。團員共四十二人在上午九時三十分在港段落馬洲港鐵總站集合。過關後,十時三十分到達深圳北站等候乘坐D2322次和諧號火車。火車於下午一時開出,至晚上七時零五分到達福建三明北動車站。
由福建南岩寺住持印智法師、常慈法師和導遊在火車等候我們,吃過晚飯後便乘坐旅遊車到漢唐大酒店住宿。
二○一四年五月十一日
上午五時三十分起床,六時三十分齊集酒店大堂,上午七時正乘坐旅遊車往沙縣淘金山。淘金山是唐代高僧慚愧祖師出家、悟道的地方,是難得的朝聖之所。七時四十五分到達淘金山,因當天適逢星期日又是母親節,估計有約二萬人到此地朝拜,幸得住持福建省佛教會會長全一法師接待,帶領團員拾級而上至大雄寶殿。在大殿前合照後,有幸得眾法師帶領團員在殿內誦經迴向。
印智法師、常慈法師和袁會長帶領團員參觀有華夏第一臥佛之稱的錠光佛,這尊臥佛長三十八米,高十一米,寬十米,是到目前為止全國最大的精雕臥佛,臥佛旁有一個佛字,長寬均是六米,是出自全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的手筆,這裡還有氣勢恢宏的千古名剎錠光禪院和佛教聖地佛光洞。隨後,團員跟著法師們參拜舍利塔,在塔前拍大合照,在塔內第六層禮拜釋迦佛的舍利後,印智法師、常慈法師和袁會長帶領團員一起誦《心經》、往生咒、迴向及皈依。離開舍利塔後,團員與一眾法師在臥佛像前拍照留念,便往五觀堂吃過堂飯。
過堂飯後,常慈法師帶領團員在法堂內誦讀《金剛經》,並解答有關修層禪修的問題。下午二時至晚上七時十五分,在大雄寶殿內進行放燄口法事,整個五個多小時的法事,十分殊勝,團員十分虔誠參與,大家都感法喜充滿。袁會長協助團員以淨資壹萬元人民幣作佛事、二千元供齋及放燄口法師們一千五百元。
晚上八時十分在寺內吃過晚飯後,乘坐旅遊車往武夷山去,至晚上十一時三十分抵達紅高粱大酒店住宿。
二○一四年五月十二日
早上七時三十分在酒店吃過早餐後,八時零五分乘坐旅遊車往武夷山參觀去。在車上途中,印智法帶領團做早課。
到達武夷山第一勝地天遊峰入口處,部份成員乘坐人力轎遊覽武夷山勝景,大部份團員沿途攀登遊覽。福建省武夷山的第一勝地天遊峰,位於武夷山景區中部的五曲隱屏峰後九曲溪北,景區中心海拔四百零八點八米。東邊連接仙遊岩,西邊連接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穀,風吹雲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登峰巔,望雲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為武夷第一險峰。天遊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近方,是為上天遊;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遊。上天遊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台。
天遊的南端有改建的天遊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遊人提供方便。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一百七十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餘處,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在妙高臺背後,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遊岩的絕頂。岡上有仙遊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從這裡憑欄四望,雲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故有「武夷第一險峰」之稱。
往前行,有一塊刻有「雲窩」的石壁,在磊落的岩巒之下,隱藏著許多洞穴,冬春時節常有縷縷煙雲從洞中逸出,在峰石間卷舒,取名雲窩。有上下雲窩之分,背岩臨水,響聲岩、丹爐峰、晚對峰、天遊峰、隱屏峰等環列於四周。此外還有鐵象石、伏虎岩、聚樂洞諸勝和叔圭精舍、水雲寮、幼溪草廬等遺址。另有水月亭、問茶處等設施。
再往前行,有一塊刻有「茶洞」的石壁,據傳原產品種極佳的茶葉,有茶有洞,故名茶洞。由茶洞從峰南壁攀登即可登臨隱屏峰,因峰巒方正如屏,故名隱屏峰。峰西有一尖銳直上且半腰有橫裂三痕的奇石即為接筍峰。隱屏蹬道極為險峻,峰頂有玄元道院、清微道院遺址,還有仙凡界、仙奕亭、南溟靖諸勝,古代號為「隱屏真境」。峰南的平林渡畔有朱熹構築的「武夷精舍」遺跡。
響聲岩與雲窩隔溪相對,因遊人在岩前呼叫歡笑均能聽見回聲,除了身臨其境體現聽覺美之外,此處還驗證了老子說的「空是無,無是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道家之說。這裡是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精華所在,鐫刻著南宋至清代的二十三段摩崖石刻,其中尤以宋代理學家朱熹題刻的「逝者如斯」最引人注目。它告誡人們時光的流逝瞬間無情,要十分珍惜時光的寶貴。石刻群中還有朱熹的《九曲棹歌•六曲》、朱熹偕友遨遊至此的兩方題刻。朱熹的題刻如此密集地薈萃于一石之上,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岩石上還有宋儒蔡抗、鄒應龍和明儒湛若水的記遊題刻,記載了宋明理學在武夷山傳播的盛況。元代名士徐夢奇、毋逢辰和明朝歸隱官員陳省到此觀賞朱熹墨寶的題刻,也赫然列於岩刻之中。
繼續往前行是小桃園,海拔二百二十五點四米,是一座巍然挺立的巨岩。岩端傾斜而出,覆蓋著三個岩洞:靈洞、風洞、伏羲洞。從岩項裂開一線,就像利斧所劈,高五十餘米,長一百七十八米,寬約一米,最窄處僅零點三至零點四米,從中漏進一線天光,宛如跨空長虹,被歎為「鬼斧神工一線天」。遊人可從中穿越,其妙無窮。一線天南面有一巨岩,其壁立如屏,上有大面積的岩洞,相傳這是神仙樓閣。由此往前,有一奇妙的岩洞叫螺螄洞,人可從中爬過,仿佛進入螺螄肚中穿行,妙趣橫生。雨過天晴、晨曦初現是「佛光」最容易顯現的時候。峰頂上有一澗,澗中有水如白練直瀉而下,稱作「雪花泉」,為山中一景。
遊畢天遊峰後,乘坐人力轎的團員早已在等候大隊的匯合,人力轎是由兩位轎夫抬著一座位客人登山,十多部人力轎共收費四千五百五十元。因天雨關係,沒有團員不乘坐竹筏遊九曲溪漂流。
午餐後,大隊在華龍酒店辦理住宿手續後,便到武夷山市天心正岩茶葉科學研究所參觀大紅袍種植基地。科學研究所創立於二○○四年,是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茶葉企業。正岩(紫色砂礫岩)土壤通氣性好,有利於排水,且岩穀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擋冷風,穀底滲水細流,周圍植被條件好,形成獨特的正岩茶的「茶土」,土層厚,富鉀、錳,土壤酸度適中,土壤多礫質土壤。天心正岩承襲天心永樂禪寺「禪茶一味」與賜封「大紅袍」為萬茶之尊的傳統,建立有機茶園基地,實施武夷山茶正宗生產、品牌運營戰略。
在武壹公館進食晚餐後,便返回華龍大酒店休息。
二○一四年五月十三日
上午六時半吃過早餐後,團員在七時半乘坐旅遊車往南岩禪寺去,印智法師在車上帶領團員誦大悲咒三遍、心經及迴向。團員為南岩寺修建地藏佛像和修輯馬路集資一萬人民幣;常住香油四千五百人民幣。南岩禪寺常住印智法師回向給團員及送贈每位團員一串手腕佛珠。
由武夷山乘坐旅遊車往建甌市房道鎮需時三小時,全鎮土地總面積二百四十五平方公里,人口三萬五千九百五十四人,沿途見到都是許多竹林。三小時後,大隊需下車轉乘小車前往南岩禪寺,禪寺座落在距市鎮約十五公里一處半山腰中,寺院建於南宋時期(公元一一二二年),由於地處偏僻,山徑狹小,路面崎嶇,到處沙石泥坑,若逢雨天更寸步難行,每當搬運糧食及日用所需更感困難,信眾香客甚少。當天在十分鐘的車程中,坐在小車後排的團員在崎嶇的山路上都著意地坐在穩座位上。
到達有被譽為「小南少林」的佛教聖地南岩禪寺,目睹簡陋的禪寺,地藏殿及殿內地藏菩薩像都破壞殘缺不存,觀世音殿亦殘破簡陋,令人有點心痛。在二○○八年禪寺曾遭逢洪水嚴重影響,弄至地藏殿傾斜及殿頂漏水,住持印智法師跟隨香港可溪蘭若心明法師出家,堅守在禪寺十數年,該寺道糧經常短缺,印智法師艱苦修行,維護道場。袁會長帶領大眾在大雄寶殿內誦經後,便品嚐由寺院栽種的大豆所製成的豆漿,村民義工熱情款待團員。袁會長協助團員以淨資3萬元作常住香油、修建佛像和修葺馬路。供佛後,團員與法師們一起共進午餐,飯菜都是在禪寺栽種的蔬菜,由村民義工烹煮,團員感恩法師和義工們的熱情款待,袁會長以一千五百元供養寺內法師。
午飯後,團員集資人民幣五千元在大雄寶殿內進行消災延壽。印智法師以一套少林拳供養給團員,常慈法師以禪拳給團員觀賞,大眾深感兩位法師的拳藝造藝深厚。
下午二時離開南岩禪寺往福安去。團員在車上為福安觀宗庵共集資人民幣二千三百五十元。下午五時在袁會長的帶領下在車上做晚課。下午七時到達福安,觀宗庵的住持智慧法師和多位比丘尼早已在等候迎接團員,下車後,法師們帶領團員步行約五分鐘後便到達觀宗庵了。
觀宗庵原名官莊庵,位於福安市韓陽鎮南郊官莊村。觀宗庵建於清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一九四二年,改建大雄寶殿和齋堂,改名觀宗庵。一九八五年海內外一些知名僧人相繼到此朝山敬佛。隨後擴建觀音閣、念佛堂等。至一九九二年底,該庵有僧尼七十八人,興辦製香、繩索加工廠,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誦經」的參禪生活。一九八九年重建,有大雄寶殿和天王殿。觀宗庵憑藉山勢,氣勢宏偉,登樓望遠,全城盡收眼底。庵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等建築。
盛藏法師堅持要辦佛學院和念佛堂,每月初八及廿三舉辦八關齋戒一天。觀宗庵堅持培養具有愛國愛佛教,遵紀守法,自願獻身佛教事業的尼眾,專門為培養高等佛教院校輸送優秀的尼眾僧才,成立觀宗庵佛學苑。佛學苑在福安市政府及福安市佛教協會主辦下,以學修並重為基礎的漢語系統,分預科班、培訓班,學制各為二年。教科書由該苑發給,不予收費,食宿免費,每月發給必要的生活費及相應醫療補助費食宿免費。
(讀者來稿 ─ 下期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