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續上句:「才打開中門迎接。」  二、四天王殿(又名金剛殿)    經過山門之後首先見到是四天王殿,正中央供奉彌勒菩薩,與他的靠背後站面朝大雄寶殿是韋馱菩薩,兩旁站是四大天王。  (1) 彌勒菩薩 - 肚皮大滿臉笑容,此是彌勒菩薩的兩個特徵,身旁的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喜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彌勒菩薩的大肚是表示包容一切的意思,喜笑是內心修養的透露。菩薩以慈悲喜笑,令凡夫回光反照。  (2) 四天王 - 又名四大金剛,分立在彌勒菩薩的兩旁,他們都是護法神,護持東南西北四大部洲(四大天下) 
              。北方多聞天王(梵文:Vaisravana;藏名:Rnam-thos-kyi-bu / Jambhala):又名毗沙門,「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綠色,穿甲冑,右持寶傘(或作寶幡),左手臥神鼠-銀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他負責守護北俱蘆洲,以 
              夜叉與羅剎為多聞天王的部眾. 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梵文:Dhrita-rastra;藏名:Yul-hkhor-bsrun):「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住須彌山白銀埵,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 
              ,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洲。以 乾闥婆、緊那羅、毗舍闍...為持國天王的部眾. 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梵文:Vidradhaka;藏名:Hphags-skyes-po):「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住須彌山琉璃埵,身為青色,穿甲冑,手握寶劍。為的是保護佛法 
              ,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以 鳩盤茶、薜荔多...為增長天王的部眾. 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
 西方廣目天王(梵文:Virapaksa;藏名:Mig-mi-bzan,Spyan-mi-bzan):「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紅色,穿甲冑,為群龍領袖 
              ,故手纏一赤龍(或作赤索),看到有人敵對佛教,即用繩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 。以 龍王、富單那...為廣目天王的部眾. 
              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
 一般人認知 也被稱為「風調雨順」。 認為南方增長天王持劍,代表「風」;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代表「調」;北方多聞天王執傘,代表「雨」;西方廣目天王持蛇,代表「順」。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雨順」,而四大天王,以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最尊。總的來說,四大天王保護人民,使世界風調雨順,而且在寺院內護持三寶,希望三寶能長住於世。
  (3) 韋馱菩薩 - 有特異功能,面向大殿是表示護持三寶,整天忙忙碌碌保護修行者,要使常住興隆,法輪常轉。韋馱菩薩像,有兩種姿勢,一種是左手叉腰,右手拿著一根寶杵(金剛杵) 
              寶杵到地,這個姿勢表示「止單」意思是所有十方客人,包括出家人及在家人,歡迎來寺院參禮,但本寺不接待外來客人住宿。另一種姿勢是合掌,掌上橫放?寶杵,面顏慈祥,表示可以掛單。 三、大雄寶殿   大雄表徵智、仁、勇三字,智是自利、自覺(自己覺悟) ;仁是利他、覺他;勇是大無畏的精神,佛陀把自己覺悟乃至成佛的道理去普渡眾生,釋迦牟尼是「能仁寂滅」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智仁勇的表現。 進入大雄寶殿 (從佛所座而分左右) 有:(甲) 三方三聖- 又稱三方佛(東方、西方、娑婆世界三聖)
 左 藥師佛 (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 手托藥師塔
 中 釋迦牟尼佛 (娑婆世界教主) 手?掌、托?或寶珠
 右 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 手執金臺
 (乙) 華嚴三聖
 左 文殊菩薩 (騎獅子,代表大智慧他一開聲,能說服眾生,斷一切煩惱)
 中 毗盧遮那佛 (法身佛)
 右 普賢菩薩 (騎大象,代表大力腳踏實地的意思)
 (丙) 一佛二弟子
 左 迦葉尊者 (苦行第一)
 中 釋迦牟尼佛
 右 阿難尊者 (多聞第一)
 (丁) 東方三聖
 左 日光遍照菩薩 (左掌安日輪,右手執蔓朱赤花)
 中 藥師佛 (左手執持藥器,右手結三界印)
 右 月光遍照菩薩 (手持月輪)
 (戊) 娑婆三聖
 左 觀世音菩薩
 中 釋迦牟尼佛
 右 地藏王菩薩
 (己) 西方三聖
 左 觀世音菩薩 (手持甘露瓶)
 中 阿彌陀佛 (右垂金臂手,示接引眾生相,左手執金臺)
 右 大勢至菩薩 (手持如意)
 (庚) 五方佛
 東方 阿初如來
 南方 寶生如來
 西方 彌陀如來
 北方 不空成就如來
 中方 大日如來
    【位於大殿左右兩旁供奉十八羅漢,位於大殿佛像的背後,供奉觀世音菩薩】名海島觀音,赤腳站在鰲魚頭上,此魚有掀風作浪,使海水翻騰,大地震動及沉沒舟船之險,故菩薩顯神力,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之意。
   有些寺院另設有:  (1)圓通殿 - 奉觀世音菩薩,兩旁有龍女及善財童子。(2)地藏殿 - 供奉地藏王菩薩,右手持錫杖表愛護眾生,左手持如意珠表滿眾生願,兩旁閔公和道明和尚護持。
 (3)祖師殿 — 供奉祖師
 (4)五觀堂 — 用膳地方 (每個寺院必備)。
 (5)槃堂 — 又稱如意堂,是老法師圓寂往生的地方。
 (6)念佛堂 — 念佛專用。
 (7)講堂 — 法師講經的地方。
 (8)法堂 — 傳戒用。
 (9)客堂 — 接待客人及處理內務專用。
 (10)禪堂 — 參禪打坐。
 (11)藏經閣 — 供奉經書法寶。
 (12)方丈室 — 方丈和尚專用(每個寺院必備)。
 (13)僚房 — 宿舍(每個寺院必備)。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