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地上,有一串璀璨奪目的項鏈—「金色世界」五臺山、「銀色世界」峨眉山、「琉璃世界」普陀山、「蓮花世界」九華山。它們也是佛教四大道場。
佛教四大菩薩中文殊表「大智」,普賢表「大行」,觀世音表「大悲」,地藏表「大願」。四大菩薩雖分工不同,但都以救眾生脫離苦海到達彼岸為宗旨。四大菩薩各有自己顯靈說法之地,即各有自己的「道場」。文殊菩薩的道場在山西省五臺山;普賢菩薩的道場在四川省峨眉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浙江省普陀山;地藏菩薩的道場在安徽省九華山。這四大菩薩的四大道場被稱為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志》稱:「佛經稱地藏、普賢、文殊、觀音諸佛道場,曰地、火、水、風,為四大結聚。九華,地也;峨眉,火也;五台,風也;普陀,水也。」事實上除了四大道場外,中國大地還有眾多以佛教聞名的山,以致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說。不過確切說,應是:「天下名山僧建多」。僧人選擇名山修習,便從此成為此山的建設者、護林員,而且將文化引進山林,形成人文景觀,從而擴大、昇華了這座名山,純自然之山變成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雙美之名山。當中國化的禪宗創立之後,這一趨勢和作用尤其變得明顯。這些名山往往又是儒、釋、道三教並存共處之山。三教同山為三教融合、加速佛教中國化過程創造了一種宜人的氛圍、一個特定的良好環境、一條便捷的通途。中國佛教名山,是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的見證,顯示出佛教中國化的歷程,為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互滲交融的結晶。
凡稱得上佛教名山者,山川之秀與「三寶」之靈,二者不可或缺。在一座座殿堂閣塔中,或金相莊嚴,或舍利呈祥,或碑碣傳幽,或經籍遺香,或鐘磬唱古,或壁畫流丹,滿目儘是希世文物,處處珍藏國之重寶。四大名山融觀光遊覽、佛教建築參觀、休閒度假為一體,豐富的旅遊資源、厚重的佛教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中國獨一無二的朝聖目的地,極富個性的世界級旅遊景區,正是四大名山的魅力所在。
金色世界—五臺山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五台縣境內,方圓約三百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而起,巍然聳立,峰頂平坦如台而得名,又因山上氣候多寒,別稱「清涼山」。最高點北台葉門峰海拔三Ο五八米,被稱為「華北屋脊」。主峰五座,東台望海峰可看雲海日出,南台錦繡峰是花的海洋,西台掛月峰可賞明月嬌色,北台葉門峰可覽群山層疊,中台翠岩峰可見巨石如星,更有天造奇觀「熱融湖」、「冰脹丘」、「石海石川」、「龍翻石」、「寫字崖」、「佛母洞」等。
五臺山位居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自東漢明帝以來,即成為佛教聖地,經歷代修建,塔幢林立,佛剎棋布,五峰內外佛寺最多時達三百六十所,僧尼達萬人之眾,堪稱為我國最大的寺廟建築群。五臺山尤以顯通寺,塔院寺,殊象寺,羅候寺和菩薩頂為五臺山五大禪院,香火旺盛。羅候寺有「開花現佛」奇觀,善男信女以能目睹此景為終身大幸。塔院寺內有高七十五米的白色喇嘛塔,是台懷鎮的標誌,而「紅樓晚鐘」,「斜陽塔影」為五臺山風光之絕唱。
五臺山融會了印度佛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民間宗教、儒教、道教和三晉文化的精髓,形成了顯密並行、諸宗競秀、青廟和黃廟、子孫廟和十方廟共存的模式,是「中國佛教的縮影」,並被譽為「中國古建築藝術的寶庫」、「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的展覽館」、「中國佛教音樂奇葩」和「國際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節日:
農曆四月初四,文殊菩薩聖誕日,五臺山舉辦奉旨道場、放焰口五爺廟會。每年七月廿五日至八月廿五日,舉行「五臺山國際旅遊月」等活動。
銀色世界—峨眉山
峨眉山位於四川西南部,距成都市一百三十公里,雄據於四川盆地的西南,拔地而起高達二千六百餘米,以雄秀壯麗的自然風光和充滿神秘傳說的佛教、道教文化聞名於世,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享有「峨眉天下秀」、「天下名山」、「動植物王國」、「地質博物館」之美譽,主峰金頂海拔三Ο七七米,有雲海、日出、佛光、聖燈「四大奇觀」。一九九六年被納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峨眉山古木參天,流泉飛瀑,風景獨秀,隨著季節的變化和山勢的不同,陰、晴、風、雨、雲、霧、霜、雪渲染,形成了著名的「峨眉十景」。金頂為峨眉山遊程的最高峰,極目四望,成都平原盡收眼底,千山萬嶺,起伏如浪,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大雪山、貢嘎山歷歷在目。
峨眉山為普賢菩薩的道場。相傳佛教於西元一世紀即傳入峨眉山。近二千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聖地。
節日:
峨眉山特色節慶活動常年舉辦。峨眉山普賢文化節每年九月至十月舉行;峨眉山朝山會每年三月至四月舉行;峨眉山傳戒法會影響深遠;峨眉山「萬盞明燈供普賢」農曆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都將在萬年寺舉行。
琉璃世界—普陀山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雄峙於杭州灣以東的蓮花洋中,與世界著名漁港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全島面積十二點五平方公里,形似蒼龍臥海。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普陀山既以海天壯闊取勝,又以山林深邃見長。登山覽勝,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島浮在海面上,點點白帆行駛其間,景色極為動人。前人對普陀山作了這樣高的評價:「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
普陀山是全國著名的觀音道場,其宗教活動可溯於秦。自唐建立觀音道場以來,經歷代興革,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篷,四千餘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普陀山主要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多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龜聽法石、海天佛國石等二十餘處。在山海相接之處有許多石洞勝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淨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金沙綿亙、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青峰翠巒,銀濤金沙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
節日:
中國普陀山觀音香會節。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聖誕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海內外佛教徒紛紛從四面八方雲集普陀山敬香朝拜和參加法會。還有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中國「普陀山之春」旅遊節。
蓮花世界—九華山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長江南岸的池州市境內,方圓約百公里,號稱九十九峰、十八景,山水風景最著者,舊志載有九華十景:天臺曉日、化城晚鐘、東崖晏坐、天柱仙蹤、桃岩瀑布、蓮峰雲海、平崗積雪、舒潭印月、九子泉聲、五溪山色。有贊曰:大江以南,山之峭拔而秀麗者,莫如九華……九十九峰,神清境絕,真天下之奇觀也。
九華山為地藏菩薩道場,佛教興起於洛陽白馬寺六百多年,九華山佛教歷經興衰,大體有五個時期:唐中期初創;唐後期至五代衰微;宋元有所發展;明清達到鼎盛。鼎盛時期,寺庵一百五、僧尼三四千。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獨厚的優美環境外,應歸功於詩仙李白和高僧金喬覺。李白遠眺九峰如天賜九蓮,觸景生情,寫詩贊「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於是「九華名遂聞於天下」。朝鮮半島新羅國高僧金喬覺,渡海來九華修行,稱地藏菩薩轉世,「遠近焚香者,日以千計」。九華山歷代高僧輩出,從唐至今自然形成了十多尊肉身菩薩,現可供觀瞻的有五尊。在氣候常年濕潤的自然條件下,肉身不腐為九華名山增添了一分莊嚴神秘的色彩。
節日:
一.地藏法會日(農曆七月三十日),這一天是地藏菩薩金喬覺的誕辰日,又是圓寂日,即成道日,各寺廟都舉行隆重的佛事活動,熱鬧異常。
二.廟會:起源於唐代。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地藏法會這一天,各地香客居士和山民雲集九華,舉行大型佛事活動、民間民俗表演和各項商貿活動,從而形成了傳統的廟會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