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法師開示篇
佛說八大人覺經 愍生法師講述

  (續上期)成佛後,立願普度一切眾生,人們可能認為這樣做是消極,捨棄王位,拋妻棄子去修行,這樣是否消極呢?因釋迦牟尼佛捨棄私我而完成大我,不但是為自己國家之眾生,更加令到全世界之一切眾生,能夠明白真理,令到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而他成佛之後,能夠超出六度之生死輪迴,所以稱為佛,而不是和神一樣,我們身為佛教徒一定要認清楚神和佛之分別。

  再說「佛」字,佛應稱為佛陀耶,簡稱佛陀,而佛陀耶三字之翻譯有三種意義,就是自覺、覺他、覺滿;而佛陀耶更可譯為「覺者」,「覺」是覺悟的意思。佛是覺悟的聖人,因為佛稱「覺」之程度和一般人之覺悟,大有不同。好像陶淵明說:「覺今是而昨非」,覺得今天是對的,昨天是做錯了,有些人說人生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更有人說,大一年長一智,覺得以前做了很多錯事,目前所做的才是對。這觀念都是錯誤的,因為再過幾年後,你會發覺之前現在所做的都是做錯了,所以這種覺悟是不徹底的,但佛陀的覺悟是徹底的,佛陀所以稱為「覺」,是有別於一般凡人之所謂覺悟和明白,不是那麼簡單,「佛」之含義是覺悟,與一般的覺悟不同。

  佛陀是覺悟到宇宙人生之真理,各種宗教都自認其所說的才是真理,究竟什麼才是真理呢?佛教所說之真理是佛所覺悟之宇宙真理,就是萬法由心造,宇宙萬事萬物是怎樣來的呢?佛覺悟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這就是覺悟眾生的真理。一切眾生,無論信佛或不信佛,都有佛性,上至天人,下至昆蟲螞蟻皆有佛性,甚至你不信佛都有佛性,因為佛者覺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一切眾生皆有覺性,你是否承認自己有覺性呢?,如眼有視覺,耳有聽覺,鼻有嗅覺,舌頭有味覺,能嚐味道,身體有觸覺,天氣變化時,能知冷暖,心意有所意識,有分別,有知覺,就算你不信佛,每人都有視聽覺察,豈不是每一眾生都有佛性,即有覺性。

  不過眾生有覺性,只是用視聽覺察,而向於外面之塵境取著,因此便造業,有業就會隨善惡業而輪迴生死,所以有覺性而不自覺,而變成迷,但佛要出世就是啟示一切眾生皆有覺性,正如《法華經》所說:「諸佛為一大事因緣故,而出現於世,令眾生開悟,入佛之知見而出世。」

  佛出世之目的就是為知道眾生皆有佛性,但可惜眾生迷了本有之佛性,所以佛就要開導眾生,使眾生自覺自悟而啟發本有之佛性,這就是開佛知見,因此佛在菩提樹下覺悟後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為什麼眾生不能成佛呢?只因眾生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因眾生迷了本身佛性,只是用自有之視聽覺察趨向於塵境,起分別而造業,因為這樣的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本有之佛性,所以佛說:「奇了,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而為什麼不能成佛呢?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果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得到現前」。

  佛覺悟這宇宙人生之真理,所以稱之為佛,而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有很多,如何成立呢?所謂「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亦是佛所覺悟之宇宙真理,一切都由心創造,而不是什麼神去創造的,這都是佛法所講之真理。

  佛亦覺悟宇宙萬有一切,皆從緣所生,一切有因必有緣,因緣和合而產生這世界。例如海可變成陸地,陸地可變成海;又如香港由簡單變成複雜,一切都是因緣和合。佛說宇宙萬有都是從緣生,緣生性空,所以佛覺悟宇宙萬有一切唯心造,而唯心造之一切萬事萬物,皆是苦、空、無常、無我,這都是佛所覺悟之真理,而佛要將這些真理教化一切眾生,使人人能明白。

  因眾生顛倒在苦、空、無常、無我中,以苦為樂。而宇宙世界一切是空無所有、無實性,眾生就以為實有。一切是無常,是生滅,但眾生就看成一切都是永恆的,「人無百歲命,枉作千年憂」。眾生以為人生是永恆的,以至萬事萬物都是永恆的,其實在現實來看,沒有一樣是永恆的,一切都是生生滅滅的變遷,是不可以永恆的,所以一切都是空、是無常、是生滅的。

  佛將這些道理,謂之萬法唯心造,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宇宙萬有一切從緣生,從緣生之法是無常、苦、空、無我。這樣去利益他人,謂之覺他;佛自己去覺悟真理,又以真理去覺悟他人,這是自覺覺他;自覺方面就是智慧圓滿,謂之自覺圓滿;化他方面是行滿,因化度眾生,令眾生改惡向善,令眾生離苦得樂。佛陀便是這樣修福,而佛陀修福和修智慧都圓滿,就謂之覺滿。因此稱佛為三覺圓明,萬德俱備。何謂三覺圓明?即自覺覺他,自覺覺他都圓滿,即福慧具足,萬德俱備,即稱為佛。

  佛經上常說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印度語,亦可譯為佛,《金剛經》上亦經常提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譯為無上,三藐譯為正等,三菩提譯為正覺,整句合譯成無上正等正覺,亦可稱佛為無上正等正覺。因佛稱為正覺,正即是無偏無邪,覺即是覺悟,所以佛稱為無上正等正覺。

  佛與凡夫之分別,只在於悟或迷,凡夫迷失了本有之佛性,變了迷而不覺,但佛已覺悟,所以佛尊稱為正覺而不是稱為凡夫。正等是平等,因佛覺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與佛是平等一樣,可惜眾生為一切無明業所阻障,雖具備和佛一樣的佛性都不覺悟,因而變成迷。但佛覺知一切眾生之佛性和佛都是平等,所以稱佛為正等。更簡別於阿羅漢和辟支佛,因後兩者,只是二乘,二乘之人只顧及自己修行和自己了脫生死,沒有利他之精神,而佛覺知一切眾生皆有和佛平等之佛性,所以就一定要度一切眾生成佛,不同小乘之阿羅漢,只顧自私自利。

  而佛稱為無上,因沒有比佛更高境界了,有人問在佛上面還有什麼?其他宗教講上帝,在佛教方面,就不是這樣講,因佛之上已沒有更高之等級,所以稱為無上。菩薩雖可自利利他,但還有無明未盡,所以菩薩不可以上於佛,除非菩薩修行成佛果,才可和佛平等。成佛是最尊上,所以佛稱之為無上。由於佛能自覺覺他和覺滿,自覺就是正覺,勝於凡夫;而覺他是勝於二乘,如自覺覺他之覺行圓滿,更勝於菩薩,所以佛稱為九界獨尊。九界為六度之凡夫、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再加聲聞、緣覺、菩薩共為九界,佛在十界中最尊聖,所以佛陀亦稱為世尊,所以到佛堂,可稱為拜佛,或可稱為拜世尊,而不可稱為拜神,把佛當為神,那是不明了,以上解說完「佛」字。

  其次講解「說」字,我們說話就謂之說,這本經是佛說的,因佛覺知宇宙人生是苦、空、無常、無我,雖然這部經是很簡短,但已解說清楚人生之真理。這「說」字也可解釋為「悅」,悅即很開心,因佛出世就是要度眾生,而有眾生能聽聞佛所說法和接受佛法,佛心懷就會很快悅,令眾生能捨迷向悟,有機會佛能為眾生說法,即是暢佛本懷,所以「說」字亦可解作佛很快悅。

  只要有人聽和接受,佛都很樂意說法,有別於一般普通人之不是太樂意解說。無論是在家或出家之佛教徒,都有弘法之責任,因為要弘法,所以要努力去學佛法,一方面可自利又可利他。出家應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一般人認為出家人為蛀米大蟲,其實出家人有出家人之責任,就是以弘法為其家務,利益眾生為其事業,世間人之家務是家裡一切事情,所做的事業是為其家裡的人,士農工商的事業也可貢獻杜會,而出家人像教育家,將佛法弘揚,使人人明白真理,明白真理就能減少痛苦,所以佛就要說出這些真理。

  凡是一部經就有很多種類人說,這部佛說《八大人覺經》是佛親口說的。第二類是佛弟子說,如你是佛弟子而有研究和有心得,你就要將佛法弘揚,如你所說的經,佛都認可而沒有錯了,這就可謂之佛弟子說。第三類就是仙人說,仙人在古時亦稱為能修行之大覺金仙,只要他認識明瞭佛法都可以謂之仙人說。

  另外一類為天說,天即為天人,他有善根而能說法,就可以謂之天說。更有謂化佛說,不是佛親口說,是佛的變化身說,或變化為菩薩而說,或變化為居士說,例如維摩詰經,維摩詰是居士,而這部經是他說的,所以都是屬於佛弟子說。而化佛說就像早課誦之楞嚴咒,因為佛之頭頂放光,光中現蓮花,而蓮花出現一尊化佛,化佛就說此咒,所以楞嚴咒屬於化佛說,這部《八大人覺經》在這五類別中是屬於佛所說的。

  現在先解說「覺」字,覺即覺悟,如最初什麼都不懂、不明白、不了解,就是不覺悟,現在佛要說出覺悟之道理,覺有能覺和有所覺,例如說法給你聽,你能明白了的話,你就是「能覺」之人,現在佛說出這八種道理,就是「所覺悟」之法理。

  「大人」不是指身體高大之人,亦不是指對小人所說之謂大人,更不是如古時做官的或稱爵士的,而稱之謂大人,現在所說的大人是指菩薩,稱之為大人,菩薩具足稱為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菩薩是簡稱,如翻譯中國之意思,叫做覺有情,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就是他能做大事和普度一切眾生。菩薩有大慈悲、大智慧,所以稱菩薩為大人。菩薩亦可翻譯為大士,所以我們亦可以稱觀世音菩薩為觀音大士,或地藏菩薩為地藏大士。菩薩又可稱為高士,因他有高超之志願和偉大之精神。菩薩亦可稱為開士,因他能夠自己啟發佛性,開度眾生,所以菩薩可稱為大人、大士、高士、開士,就如世間讀完大學之為學士,再進一步為碩士或博士,而菩薩是偉大之人物,所以稱為大人。

  「八」字怎樣解釋呢?即有八種法是菩薩大人所覺悟。雖然我們是凡夫,佛說如果我們能覺悟這八種佛法真理,你就是菩薩,如果你聽明了這八種佛法,而又依著去實行,你就可成菩薩了。我們不可以自卑,以為只是大人才可覺悟,我們是小人,是不可能覺悟,不可有這想法,雖然你們是小人,但也可覺悟而變成大人,如覺悟到這八種法又發菩提心,便可成為菩薩。人們通常以為在寺院供養之泥雕木塑,如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那些才是菩薩,而我們怎可稱為菩薩呢?那些泥雕木塑,是紀念過往的菩薩。我們能夠聽經聞法,以後能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有慈悲心和大願力,現在又修學這八條大人所覺悟的道理,你就是活生生的菩薩。

  菩薩有分為凡夫菩薩,菩薩菩薩,佛菩薩,而佛菩薩就是自己已成佛,而示現成為菩薩,好像觀世音菩薩便稱為佛菩薩。我們拜懺亦有云:「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本來觀世音菩薩過去已成佛,名為正法明佛,但又示現菩薩身來度眾生,所以觀世音菩薩又稱為佛菩薩。而菩薩菩薩,根本的地位就是菩薩,如《楞嚴經》所說,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至到十地等覺。本身是菩薩,就以菩薩之身形去度眾生,處處弘揚佛法,所謂高掛法幢,普利眾生,稱為菩薩菩薩。

  我們凡夫可否做菩薩?當然可以,只要發菩提心,發心不要自私,要學佛法,自己得益,又要他人得益,而且志願誓要成佛,所謂上要成佛,下要度眾生,這樣修福修慧,所以成佛就是修學智慧,怎樣得智慧呢?就正如我們現在學《八大人覺經》所講之道理,你便得到智慧,再將自己所明之道理,說給人聽,你就能得福,修福修慧圓滿,你就成佛。而眾生在成佛與未成佛之間,正如我們現在沒有那麼大智慧,而煩惱又未斷,雖然發心,只可以稱為凡夫菩薩。今次講之別題,就是佛說,就是佛所說的和佛能說的,佛就是說這八種諸佛菩薩大人所覺悟之法,所以稱之謂《佛說八大人覺經》。

  「經」就是通題,例如《彌陀經》、《法華經》等都是經,通一切佛典就叫做「經」,這「經」就是佛法之經典。「經」在梵語為修多羅,翻譯為契經,契即是契合的意思,因為經要契合真理和道理,才謂之經。如果這部經說得沒有道理,不能令人信仰,就不可以稱之謂「經」,所以經要契理,更要契合眾生之程度。如這部經與我們不契合,與我們沒有關係的,又怎可稱為經呢?

  很多人會認為佛經很深奧,與我們無關,所以將之置於高閣。其實佛經是契合眾生之程度,我們認為不適合我們,因為我們不懂得怎樣去解釋。凡是經都會契合眾生的程度和根性,如認為適合你看的,你就去看。因眾生的根性有無量無數,如你能看得明白的就看,如有些經很深奧,我們看不明白,又不是我們的根性所能了解,或看不懂的,就請人解釋。

  因經就像藥一樣,藥有很名貴和平價的,但無論那些藥是便宜或貴,只要能藥到病除,那種藥就是好藥;所以中國之藥材有無數無量,而經就像藥,有很多,就要依我們的根性來決定看什麼經,就像有什麼病就吃什麼藥。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