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期 佛法自由談

 

 
   
   
       
       
 

   
 

 

「悟法者無非是法」,悟了法之後又等於什麼呢?金剛經上說,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為什麼呢?記得我年少時想吃糖,母親便說是你的牙齒想吃糖還是你的舌頭想吃糖,有誰想吃糖呢?當時我聽得一頭霧水,後來明白了。母親是個不懂佛法的人也能說出如此高深的理論。就如禪宗叫人參念佛是誰。走路,吃飯的是誰一樣。若你在打坐時被一下木魚聲驚醒而開悟,這時候木魚就是佛法。有人見梅花開而開悟,有人見落葉而開悟,因此什麼都是佛法。

一般人說「有名無實」這句話,是有高深的理論。宇宙萬有一切動物、植物及礦物都是有名無實的,若能明白時,一切也是佛法。

過去很多皇帝都是佛教徒。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見到橋上來往的人很多,不像北方那樣行人稀少,便問大臣因何他們如此忙碌。大臣答說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為名,一個是為利。

另一次皇帝來到一所禪宗的寺院拜佛,住持便親自敲磬待皇帝禮拜以示恭敬。禮佛三拜、敲磬三下,乾隆皇帝聽到這清脆的音聲,便問這音聲是從磬來還是從槌來。當時住持也很了不起的答:「不從磬來也不從槌來而從萬歲的頭上來。」假若皇帝當時是聰明的話,一語便開悟了,那回答的意思是說根本沒有聲音,只是人的心在分別吧了。

「解道者無非是道」,不論是道家、儒家、佛家對這個道的解釋都有不同。一般世間人說「養生之道」,「用兵之道」,「做官之道」,「生財之道」等,什麼都有其道,意思是說依道而行一切易成功,背道而行就會失敗。

儒家還說要有「中庸之道」,不可過份亦不可不及。道家說天、地、人皆有其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最圓滿究竟的答案就只有佛家。

而「中庸之道」非常好,意思是什麼都要適中,比如說某人的脾氣非常好,好得太過份會令人 卻步,又或某人的脾氣很差也會令人生厭,能恰到好處就能受人歡迎。學佛也是學這些,古語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對親朋戚友也一樣。若終日沉醉在甜蜜中又怎能得解脫呢。

佛家對「道」字又怎樣解釋呢?可以深說也可以淺說,可以廣亦可以狹。視乎各人的根基而定。對一般人來說,「道」即四通八達的道路,你心中要是有煩惱痛苦表示你的道路不通,若你心中無罣礙即是路路暢通,亦表示你明白佛法,前後左右皆能通達。

而對較高層次的人來講,解道者無非是道,不但人世間的道路可通達,十法界的道也可通達。如民國初年,高旻寺來果老和尚,他是一位已開悟的禪師,他說自己要上天堂就上天堂,下地獄就下地獄,這不就是路路通嗎?不論六凡法界及四聖法界都能任意前往。

一般大學問家、儒家、道家對「道」的解釋都是表面化,絕不及佛教的理論這般究竟及圓融。現只是簡單略說,要清楚解釋還有很多理論。要知道佛教是能令人開大智慧的宗教,並非一般小宗教可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