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閒情篇
佛 青 好 書 推 介 淨界法師 講述

《禪淨雙修講記》簡要科判及目錄

前言…………………………… 1
甲一、總標禪淨之相互關係… 6
甲二、別明禪淨之個別修法… 21
乙一、禪宗修學法要………… 21
丙一、總標相妄性真………… 21
丙二、別明五陰相狀………… 36
丙三、結示勸修……………… 54
乙二、淨土宗修學法要……… 78
丙一、感應道交……………… 79
丙二、功德利益……………… 87
丙三、結示勸修……………… 101
甲三、結示禪淨之雙修法要… 106

前言代序
  
  在講《禪淨雙修》之前,先簡單說明為什麼要「禪淨雙修」。大乘佛法的修學內涵,不管你是修什麼宗派,都有二個重點:第一個、剛開始你要成就一種「善業力」;第二個、進一步,你要成就一種「正念力」。不管你是修天台宗、唯識宗、淨土宗……所有的法門,都沒有離開「善業力」跟「正念力」這二種修學。

  我們剛開始皈依三寶,是依止一念的信心來修善業,透過布施、持戒、忍辱種種善法的造作,來懺悔業障、積集資糧,讓自己的身心,能夠離苦得樂,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這樣的要求是不夠的,因為你只是成就善業,心中的「顛倒」並沒有改變;也就是我們頂多在內心的煩惱當中,創造一個暫時的善業,心中迷惑顛倒的本質,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所以,透過善業的修學之後,我們進一步要開始修學「止觀」,來加強心中的觀照:「到底生命的真相是什麼?」透過如理的觀照,來消滅我們無始的顛倒,產生一種究竟的解脫,而不只是一時的安樂而已。其實所有的修學,它的根本就是在修「正念」這部分,善業只是一個基礎而已。

  我們心中的正念,從淨土宗的角度,它所要求的,特別是要求臨終的正念。臨命終時,你必須保持正念,才可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但是,從整個修學淨土的過程當中,可以知道臨終的正念有二種情況:

  一種是祖師的正念,歷代的祖師,像:蓮池大師、蒲益大師…他們臨命終時,正念現前,他們的正念已經修到「業盡情空」,是沒有雜質的,所有的煩惱完全被消滅、調伏了,我們稱為「淨業成就」,但是這種人非常少。所以祖師的正念,一般人是可望而不可及,我們頂多能夠做到的是凡夫的正念。

什麼是「凡夫的正念」?

  我們在臨終的時候,保持憶佛、念佛的正念,但是也夾帶很多很多煩惱的活動,因為煩惱還沒有斷;所以一個臨終的生死凡夫,他心中肯定會有很多的煩惱跟罪業在活動,所以我們凡夫的正念,必須要做到「不隨妄轉」!

  我是一個生死凡夫,臨命終的時候,處於內憂外患——平常所愛的色身即將敗壞、外在環境的干擾、親屬的哭泣……那肯定是百感交集,你的心不是在很平靜的狀態下順利往生的。在這種干擾情形之下,我們斷不了煩惱,但是可以跟它保持距離,這一點可以做到;你可以透過智慧的觀照、你可以不隨妄轉。所以我們講臨終的正念,並不是說沒有煩惱,而是我們能夠生起一種禪觀的智慧,來跟煩惱保持距離,做到印光大師所強調的:「心常覺照,不隨妄轉。」

  實際上我們的「禪淨雙修」,主修還是「憶佛、念佛」,但是你必須——靠禪觀來保護你的佛號!我們看到很多的同修,在臨終的時候失敗了,因為他低估了煩惱的勢力。煩惱畢竟是我們很熟悉的境界,平常對煩惱沒有產生觀照、沒有跟它保持距離,即便你臨命終的時候佛號現前,貪愛娑婆的煩惱也現前,結果你的佛號被煩惱所破壞,非常可惜!

  因此:除了念佛之外,你必須要加強你「心中的觀照」!

  我再重覆一次:我們斷不了煩惱的,這是根本的現實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不隨妄轉」,這一點可以做到。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這三堂課的學習:怎樣讓心中除了佛號之外,另外再出現一道的光明,使令你能夠在煩惱活動的時候,保護好你的『佛號』,做到「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成功了;至於斷煩惱,是到淨土以後的事情。但是你要在臨終的時候,做到不隨煩惱所轉,就要靠你智慧的力量。總之,「禪觀」跟「念佛」的結合,它的主要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幫助我們達到臨終的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