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佛經故事
唐三藏玄奘大師畫傳 佛青資料室

唐三藏玄奘大師畫傳

  
續上句:「宣說了下面這一段希有的因緣。」

  八十一、述前因緣

  覺腎師說:「吾師以前曾患風病,每次發作的時侯,手足像火燒刀割一樣的疼痛,時發時息,凡二十餘年。在過夫三年前,痛苦加增,因此厭惡此身,竟欲絕食自盡。但在夢中見到三位天人,一黃金色,一琉璃色,一白銀色,形貌威儀都很端正莊嚴,來問吾師:「你要捨棄此身嗎?」嘗聞佛經上說身有苦,卻並沒有說厭棄此身呵!你在過去世中曾作國王,但由於多逆眾生,所以招此報應。今生應多觀察反省宿業,至誠懺悔,安忍受苦,廣宣經論,自可消減。若只知厭身,苦終不能盡耳。」吾師聞後,至誠禮拜,其中金色人指碧色者對吾師說:「汝可認識?這位便是觀自在善薩。」又指銀色者說:「這是慈氏菩薩。」吾師立即禮拜慈氏,又請問菩薩:「戒賢常願生於尊處,不知得生否?」慈氏告吾師說:「只要你廣傳正法,後當得生。」金色人又自言是曼殊室利菩薩,告吾師說:「我等見汝,不為眾生利益,空欲捨身,故來相勸。當依我語,顯揚正法瑜伽論等,遍及未聞法者,汝身即漸安隱,不必憂慮。到時有支那國僧人,樂通大法者欲就汝學,汝可等彼來此教之。」戒賢吾師聞後,即禮拜報曰:「敬依尊教。」言畢三人不見。從此,吾師所患痛苦頓除。」

  覺賢法師把這段因綠說出後,聞者莫不稱嘆希有,玄奘法師聽後更是悲喜不能自勝。便禮謝戒師,謂若如所說,玄奘當盡力聽習,願尊者慈悲攝受教誨。這時戒師又問奘師在途幾年,答告三年,正與夢相符。


八十二、供養豐盛

  奘師被安住在覺賢房第四重閣,受了七天的供養,又被安置在上房護法菩薩房北,每日供養更是豐盛。日給瞻步羅果一百二十枚,檳榔子二十顆,豆蔻二十顆,龍腦香一兩,供「大人米」一升,其米大於烏豆,佛飯香鮮,非餘米所能及,惟摩揭陀國產此,獨供國王及多聞大德,故名大人米。又月給油三升,酥乳等均隨日取足。又派淨人一名,婆羅門一人,更可免去諸僧行事,出門還有輿乘,像這樣的優遇,在那蘭陀寺主客僧一萬人中,連奘師一共只有十人。


八十三、那蘭陀史

  那蘭陀寺者,若譯成華文為施無厭寺。相傳此伽藍之南,在菴沒羅園中有一龍池,龍名叫做那蘭陀。旁建伽藍,故以為號。又說是如來昔行菩薩道時,為大國王建都此地,憐愍孤窮,常行惠捨,物念其恩,故號為施無厭。

  寺址本是菴沒羅長者的花園,由五百商人以十億金錢買下供佛。佛曾在此說法三月,商人中多有證果者。佛涅槃後,此國先王鑠迦羅阿迭多,因敬仰佛故,造此伽藍。王崩駕後其子佛陀鞠多王,繼承鴻業,又造伽藍於其南。再至其子怛他揭多王,於東邊又造一伽藍。至子婆羅阿迭多時,更於東北建一伽藍,後見聖僧從支那國來,往赴其供,心生歡喜,竟捨位出家。其子伐闍羅嗣位,於北邊又造一伽藍,此後中印度王於側又造伽藍。如是六帝相承,各加營造,又用磚壘其外,合為一寺。都建一門,庭序別開,中分八院,寶臺星列,瓊樓玉宇,非常莊觀。僧室皆四重重閣,虯棟虹樑,繡櫨朱柱,為印度伽藍之冠。寺內住錫主客僧徒,常有萬人,共學大乘兼十八部。即如俗典吠陀等書,因明、聲明、醫方術數,亦俱研習。凡解經論二十部者有千餘人,三十部者五百餘人。五十部者連奘師共十人。唯有戒賢法師一切窮覽,德高年耆,為眾宗匠。寺內講座,每日均有十餘所,學僧修習,不棄寸陰。由於德眾所居,自然嚴肅,自建立以來七百餘年,未有一人犯譏遏者。因此為國王所敬重,施捨百餘城邑,充其供養。每邑二百戶,日進大米酥乳數百石,因是學僧不必托缽求供,而日常四事具足。學法習藝之成就,端賴此也。


八十四、觀王舍城

  奘師在那蘭陀寺安住下後,一日赴王舍城觀禮聖跡。王舍舊城,彼名矩奢揭羅補羅城。城在摩揭陀國之中央,古代君王,多住其內。其地又產好香茅,故取以為名。四面皆山,峻峭如削。西通小徑,北有大門,東西長而南北狹,周圍一百五十餘里。城內更有小城,基周三十餘里。

  宮城北門外有一塔,是提婆達多放醉象欲害佛處。東北有塔是舍利弗聞阿濕婆恃比丘說法證果處。次北不遠有大深坑是室利鞠多受外道邪言以火坑毒飯欲害佛處。次一火坑東北山城之曲,有塔是時縛迦大醫於此為佛造說法堂處,其側現尚留有時縛迦的故宅。


八十五、禮靈鷲山

  從王舍城往東北行十四五里,登靈鷲山。此山與群山環連,北嶺隆突而起,形如鷲鳥,故名靈鷲山。昔日世尊曾在此說法華經,大般若等無量眾經。

  玄奘大師到此,不免憑吊聖蹟,緬懷世尊,當時說法盛況。唏噓感嘆世事無常,今說法台猶在,而盛會難再何!

  經山城北門,行一里許,至迦蘭陀竹園,見有磚室,是如來制訂戒律處。園主為迦蘭陀,先以此園施諸外道,後見佛聞法,悔恨不以園施如來。地神知其意,故現災變,使外道怖走。長者歡喜,建立精舍,親往迎佛,佛接受了他的請求,居此制戒。

  竹園的東面有一塔,是阿闍多設咄路王所建,在如來涅槃後,當時諸王共分舍利,未生怨王得舍利後,將歸立塔供養;無憂王發心要遍造諸塔,開取舍利,尚留少許。今此塔每放光明。神蹟不可思議


八十六、石窟結集

  從竹園向西南行五六里,山側另一竹林中,更有一大石室,據說這是大迦葉尊者,在此石窟中,與九百九十九位大阿羅漢,於如來涅槃後,結集三藏經典之處。

  當結集時,有無量聖眾雲集於此,迦葉尊者宣告大眾:凡自知具三明六通,能總持如來一切法藏無錯者留,餘各隨所安。結果選出九百九十九人。此時阿難尊者,尚在學地,迦葉對他說:你漏盡通未得,不可入污清眾。阿難慚愧退出。經一夜勤苦修斷三界,得無學地 (阿羅漢果)後,再去叩門,迦葉問他漏已盡否?他說已盡。迦葉又對他說:既已漏盡,又何勞開門,隨意可入。阿難乃從鎖孔中入窟,頂禮迦葉之足,迦葉執阿難手,對他說:「我是要你除斷諸漏,立證聖果,所以才驅逐你出窟的啊!幸勿見恨!」阿難說:「若是懷恨,又豈名漏盡呢?」於是禮謝而坐。

  結集三藏是由多聞第一,總持諸法的阿難尊者昇座為眾誦素呾纜藏(經藏),眾聖隨口記錄。又由優波離尊者誦毗奈耶藏(律藏),由迦葉尊者自誦阿毗達磨藏(論藏),三月安居,結集三藏,流傳後世。世傳此為上座部結集


八十七、窟外結集

  又此向西二十里有無憂王所建一塔,即為昔日大眾部共集之處。此為未斷漏盡,被大迦葉拒於大石窟外的一些弟子們所另行結集的地方。

  他們中間也有已斷漏盡的聖者,與未斷結者共數千人,互謂如來在日,我等同一師學,世尊滅後,拼棄我等,我等豈不能結集,而報佛恩嗎?於是在窟外另一處集經、律、論、雜集、禁咒等分為五藏,因其間凡聖同會,故後人謂之大眾部結集。

  玄奘大師經兩結集處,再向東北行三四里,至王舍城(新城)外廓已壞,內城猶峻。昔頻婆娑羅王居上茅宮時,城內居家稠密,數遭火災。王命將失火者送之寒林,後王宮忽失火,王為貫徹己命自犯亦同,命太子留撫,王自徙居寒林,時吠舍釐王聞頻婆娑羅王野居於外,欲選兵攻襲,王乃築此新城,後阿闍世王即建都於此。據說到無憂王時,又遷都波吒釐以城,而將新城布施給婆羅門,故今城中只有一千多家婆羅門眾而已


八十八、銅立大佛

  奘師離王舍新城,經佛度羅候羅處。

  在那蘭陀寺西北有大精舍,高三百餘尺,是婆羅阿逸多王所建,非常莊嚴,其中佛像,與菩提樹像同。

  精舍東北,更有一塔,昔為如來在此說法七日處。其南有戒日王所建的白石精舍。城東二百餘步,有銅像立佛一尊,高八十餘尺,約重閣六層,方能覆及,此是昔日滿冑王所造。

  又東行數里為佛初成道,向王舍城時,至此為頻婆娑羅王與國人百千萬眾迎見佛陀處,亦有塔一座誌念


八十九、雁塔因緣

  玄奘大師又向東行三十多里,來到因陀羅勢羅婁訶山的東邊一峰間,有一伽藍,前有一塔,塔名僧娑,意譯為雁搭,原來這雁塔還有一段因緣。

  據說從前這座伽藍的比丘,是依小乘漸教,食三淨肉的,但有一時,因得不到淨肉,其中經理伙食的比丘,傍徨無措,偶見群雁飛翔而過,他就仰面戲言,對雁群說:「今天比丘的供養告缺,難道你們知道嗎?」當他說完這句話時,只見領頭的那一隻雁,即時應聲而下,直從高空投身自墜,比丘見了,既慚且懼,一時遍告眾僧,聽到的人,無不驚歎,大家都說這一定是菩薩化身,我等有何福報,豈敢食噉?又說如來設教漸次,是防我等執著世尊初步誘進的方便語,以為是究竟之說,而我等無知,守愚不改,所以才發生今天的事。今後我等宜依大乘教化,不可再食三淨肉!一時比丘們一致議論,決定轉小為大,戒絕肉食。並且為那死雁,建一靈塔,埋葬其中。還題字誌念,永傳芳烈。這是造這一座雁塔的因緣


九十、歸寺聞法

  奘師觀禮雁塔等聖跡後,還歸那蘭陀寺,便請戒賢法師開講瑜伽論,於是禮座聞法,同聽者有數千人之多。

  戒師開題不久,有一婆羅門,於大眾中,忽然走向座前,悲號痛哭,但一會又復言笑,戒法師問他為何哭笑無常,他說:我是東印度人,曾在布礫迦山觀自在菩薩像前發願為王,菩薩為我現身呵責,說你別發這樣的願!後來將在某年某月某日,那蘭陀寺的戒賢法師,要為支那國僧講瑜伽論時,你可往聽,因此聞法因綠,將得見佛,何用為王?今日我見支那僧來,果然法師為他講述此論,與昔日所言皆合,所以悲喜交集啊!戒賢法師聽後,便令其住寺聽講十五個月。奘師在寺,聽了瑜伽三遍,順正理論一遍,顯揚對法各一遍,因明、聲明、集量等論各二遍。中論百論各三遍,其他如俱舍、婆娑、六足、阿毗曇等諸論,因曾在迦濕彌羅諸國聽過,在這裡只有複習,找出疑難之處來決斷而已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