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學術篇
佛學與心理學系列 ─ 身心安樂自在學
「悲智雙運,負負得正」
精神科專科醫生 高錫年醫生主講,佛教青年協會筆錄

  很高興再次來到佛教青年協會舉辦講座,這次是「佛教與心理學系列」的最後一次講座。於是次講座裡,我會繼續將心理學和佛學相關的訊息帶給大家。

  「身心安樂自在學」為本系列的講座之主題。此講座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夠透過我在講座裡所教導的方法,使自己身心更安樂,更自在。

  今次講座的題目為「悲智雙運,負負得正」。你們或許已經認識「悲智雙運」這佛教詞彙,而「負負得正」又是甚麼意思呢?很多時候,我們心內充斥著負面的能量和負面的情緒,而我們有沒有能力將其轉化成正面的能量和正面的情緒?這是一個很重大的課題。這個課題,我主要參考一行禪師的教導。他擅長教導負面能量和正面能量的交替,同時,他主張正念。他幾乎所有著作都以教導正念為主,簡單說,正念即是禪修(Meditation)。我們稍後再詳細解釋正念。「負負得正」的意思,是根本沒有所謂的負能量,所以亦沒有負能量被產生。下面有一幅圖,是一個簡化的圖,一個模式。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比如說,你公司有一職位招聘,月薪為一萬元,而應徵者有三位,他們的能力不相上下。他們的薪金要求分別為萬二元,一萬元,和八千元。不論你選擇誰,實際的薪金都將會是一萬元。你會聘請哪位應徵者?如果你聘請要求萬二元的應徵者,他可能覺得屈就了;如果你聘請要求一萬元的應徵者,他會覺得薪金合理,但不會感到特別滿意;但如果你以一萬元聘請要求八千元的應徵者,他會感到喜出望外,而發奮工作。所以應徵者若想找工作,不妨將薪金要求稍為降低。當然, 薪金要求不能過分降低,因為某些老闆較刻薄,明知應徵者的能力值一萬元,仍只打算給八千元呢!
這次講座的課題,正是探索你的意想與現實之間的關係。很多時,我們心情低落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所想像的事情,和對未來的期望,與現實有所差距。

  痛苦的根源, 通常是所意想的比實際情況好。以讀書為例,你覺得自己非常勤奮,預期可獲得甲等成績,但結果你只取得乙等成績,難免會有失落感。我並非教大家,為了避免期望過高,而做事馬馬虎虎,得過且過。我所指的,是當你的意想和現實的差距越遠,痛苦的程度越大,而產生出來的, 是負面能量和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的負面情緒,就是推卸責任,把所有問題和錯誤都歸咎於別人,對別人生怨恨心。我有一位病人,年幼時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而要動手術,可是不幸手術失敗,令他從此以後右手失去活動能力。現在他已經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年青人,但因不能成功克服身體缺陷的心理陰影,經常感到被人欺負和薄待。某一次,他獲一所公司聘用,但上班首天,他即被撤職,他內心的憤怒可想而知。他氣得用棒打頭,甚至以頭撞牆。

  以損人或害己的方法發泄情緒都不理智。有些人傾向向內發泄負面情緒,他們會懲罰自己,久而久之會因為過度自責而導致抑鬱症。抑鬱症的病人大多數是否定自己的價值,認為前途一片黑暗,無人能助,死路一條。適度地向外發泄憤怒的情緒是合理的,這總比長期鬱結於心好。

  為何我們的意想總是高於實際情況呢?歸根到底,是貪念作祟。貪念和嗔心是互相連繫的。當我們不滿足於實際的情況,此貪念便會轉化成嗔心。比如說,若我們的實際薪酬和心中理想的薪酬有所差距,我們便不能安於現狀。當然,我們也需要考慮,這是自己的問題還是社會的問題。

  為甚麼人會生起貪念呢?貪的源頭是癡,即無明。佛教裡所說的三毒—貪、嗔、癡,基本上總結了大部分世間問題的根源。很多負面情緒都是源於這三毒。沒有無明,就沒有貪;沒有貪,就沒有憤怒;沒有憤怒,就沒有抑鬱。當然,在某些罕見的病例裡,抑鬱症是因腦分泌失調所導致的,不能全歸咎於貪念。另外,亦有一些負面情緒不能算是因貪念導致的,如四川和海地的地震,都是始料不及,離開想像太遠;而最近土瓜灣塌樓意外,也是意想不到的。如果你是土瓜灣的居民,一定擔驚受怕,但正如佛教所說,一切無常,一棟看似堅固的大樓,也有隨時倒塌的可能性。我們要有靈活的適應能力,應付突如其來的意外。
貪念,未必一定是負面的。當我們同情地震災民困苦的狀況,想佈施給他們,可否想過這些捐款的最終受惠者是誰?若發現所捐出的款項不能令災民受惠,你難免會感到氣憤吧。有時候,就算我們有良好的動機,仍有可能生起負面的情緒。所以我們需要悲智雙運。悲,可以是一種負面情緒。如果我們行善得不到預期的理想成效,或被人利用,我們就應當運用智慧作補救。

  負面情緒以兩種形式出現,一種是如火山爆發,生起難以控制的憤怒或是悲傷,痛苦從此而生。另一種,是負面情緒不自覺地生起。有一對外國夫婦向我求醫,丈夫埋怨妻子對他日漸冷漠,覺得妻子的性情變差了。他認為,如果能把原來的妻子變回來,那麼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他堅持自己從來沒有變過。我跟他說:「你好像很生氣呢」。他卻回答說:「一點也不,沒問題,但如果你不能將我的妻子變回原來的妻子,我只好離開她,申請離婚」。如果說他不生氣,這是難以置信的。從他所說的話,可知道他怒不可遏。當負面情緒產生時,很多人不以為意,沒有察覺它。情侶吵架亦不例外 —— 一方說:「你好像很生氣呢」,另一方總是回應:「不,我沒有生氣,沒有事情值得我生氣」。其實他們都在自欺欺人。

  一行禪師在處理負面情緒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每當感情、感受生起時,正念需要同時生起。甚麼是正念呢?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所教的五蘊其實也包括以上幾方面:色(泛指眼見的事物),受(泛指感受,但並非絕對相同),想(思想),行(行為),識(意識,你對世界的認知,包括感覺)。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是五蘊的源頭。這跟現今心理學所教的一模一樣。心理治療的目的,是改變一個人的身體感受、思想、行為,cognition,emotion,behavior,and bodily behavior,等同受想行識。我們的心,像遙望塔一樣,有探射燈,可以觀察著受想行識、情緒、行為、思想和身體感受。如果能夠觀察著五蘊,有所覺知,這就是正念。當你生起情緒時,沒有正念,你的感受會像洪水般,勢不可擋;若情緒生起的同時,有正念觀察著你的情緒,正念能擁抱著負面情緒,避免陷入負面情緒之中無法自拔。裝作若無其事只是一種忽視(denial),你只是將負面情緒暫時放在潛意識裡,若沒有及時適當處理它,反而令你日漸對它失去防禦能力。
當你想適當地發泄情緒,就需要讓正念擁抱著它,與其合二為一。我們不能說:「恐懼,我不喜歡你」,你不是要趕走它,而是跟它打招呼:「你好嗎?」不管是恐懼、怨恨、任何情緒也好,我們需要覺知(acknowledge)自己的情緒,讓正念擁抱著它。若只有恐懼感而沒有正念,你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若你覺知恐懼感,你就有能力制止恐懼感無限量發大,將它降低到你能承受的程度。千萬不要忽視自己的情緒,別在生氣或恐懼的時候裝作若無其事,這都是自欺欺人。我們應該向自己承認,我的確有負面情緒,但同時我有正念觀察著它。正如一行禪師說,負面情緒像有嬰兒哭喊,你要走到他面前,抱起他,哄哄他。你不能說:「我聽不到,他沒有哭叫」。亦不能說:「我不管,反正他最終會停止哭叫」。有些嬰兒的哭聲停不了,若你不管他的話,他反而變本加厲。我曾聞說一位性格衝動的母親,因忍受不了兒子的哭聲,而把他狠狠的摔到地上作發洩的虐兒個案。如你能夠適當地運用正念,就應該像充滿慈愛的母親一樣,專心照顧著自己的嬰兒(即情緒),關愛地哄他,而不是一邊看電視一邊哄,隨便馬虎了事,因為嬰兒可以感受到的!使嬰兒安靜下來,就等於暫時處理好你的負面情緒,但請緊記,在這個階段,負面情緒還未被徹底平息。

  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圓滿解決問題呢?使嬰兒安靜下來是「治標」,而找出他哭叫的原因是「治本」。他是否因為身體感到痛楚、不舒服、飢渴或是發燒? 嬰兒不懂說出原因,只會以哭泣作溝通。哭泣就像是我們的情緒,我們要想一想,是否有一些意想高於現實,而導致負面情緒?意想高於現實的差距是怎麼形成呢?有沒有辦法解決呢?

  心理治療的後半部分,正是要找出情緒生起的原因,然後糾正它。如果在心理治療的前部分,不學會正念,則有被情緒支配的危險,變得精神晃忽,工作提不起勁。若你否定情緒,你只是把情緒放到潛意識裡,它會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你。如果你投資失利,你可能安慰自己,說沒有甚麼大不了,但工作的時候難免因此分神,恍恍忽忽。若一百億的財產因投資失利而變成一百萬,九成九的財產化為烏有,仍不生起負面情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一行禪師所教的正念方法很簡單,就是「隨息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正念減壓)。我想有打坐經驗的人應該對隨息法有所理解。佛教對打坐如此重視,正是因為打坐對培養正念有顯著功效。
呼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呼;吸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吸。很簡單,不需要控制。隨息,就是隨著出入息(呼吸)。呼吸是很奇妙的,可以是由身體自動控制(如睡眠的時候),也可以隨自己的思想所控制的。當你跑步時,呼吸自然變得急速。但當你有念頭生起時,會變得心猿意馬,心念好像猴子般跳躍不定。當你有正念,你方能很溫柔地讓注意力集中在出入息,專注呼吸。擅長打坐的人,就好像處於一覽無遺的天空裡,而聲音、影像、思想、情緒等就像天上的浮雲或飛機,如投影機投射出的影片般清晰示現。

  學習隨息即是要學會不被浮雲或飛機牽動情緒。我們不必刻意抓住念頭的來來去去。透過隨息,你很容易覺察自己是否精神緊張。很多人不知不覺走了極端,一種人偏向習慣長期壓抑情緒,另一種則完全縱情發洩。長期壓抑情緒者,需要多用正念,留意自己的情緒起伏。覺知自己的情緒,就是正念。普遍來說,男性在這方面較女性遜色。為了保持意志堅強的形象,男性多刻意隱藏懦弱的一面。當他們投資失利,就算心裡很是難受,亦不會向人表達。他們會帶上大方瀟灑的面具,跟別人說:「再大的風浪,我都經歷過,這次的風浪我又怎會承受不起呢」。女性對於面對情緒的能力較強,但容易過度被情緒牽著走。失控的負面的情緒源於缺乏正念。有些女士哭泣時,會歇斯底里的哭,身邊的人或需施展千方百計才能平伏她們的情緒呢!
不論男女,都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緒是如何生起。正念,是人生必學的一課。未必每個人都會打坐,但你們每晚,可嘗試用二十分鐘,隨著呼吸,觀察自己的四蘊—色受想行。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行為,身體感受,心念的存在,你才可將其調整到你所能管理的程度。請注意,是要「管理」,而不是「控制」。。正念能助你客觀地找出負面的情緒的原因,進而將它轉化成正面能量。
當你覺察到自己的感受之後,你就如哄嬰兒一樣,照顧其感受,把它稍微降服,然後釋放它,千萬不要抱著它而不放下。當你知道是甚麼令自己喜悅或哀傷後,你就跟你的情緒「打招呼」(即覺知其存在),然後把它放下,這能避免負面情緒無限量的產生,令自己精神崩潰。股票市場的波動正是被負面情緒所影響。當恆生指數達到三萬二點,集體情緒去到一個極端,貪念和意想亦如是。在此時,某投資專家預測,恆生指數將上漲至四萬點,令一眾投資者情緒更高漲。若此預測準確,投資者將可輕易不勞而獲,從股票市場賺取大利潤;他們不需要再看上司的臉色行事,甚至覺得辭掉正職也無所謂,因為相比之下,正職的薪金只不過是九牛一毛!若大多數人都辭掉正職,轉以投資股票維生,社會發展會失衡;股市泡沫一旦爆破,將引發集體狂燥症,令人們情緒失控。若你有正念,可時刻保持冷靜的情緒,投資時做到適可而止,避免讓情緒過度投入。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