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學術篇
歷代弘法高僧簡介(下) 釋定敬
  佛陀入滅至今已經二千五百多年,如果沒有前人翻譯經典的留傳、沒有寺院、規約、律制等的建立、沒有各種思想和理論的發展、沒有不同形式之勸世詩詞與文章的鼓勵、沒有弘法人材的培育,後世人實難有機會能聽聞和了解當年佛陀的教化,及能持長遠的心來修行。
  以上各種留傳至今的傳法方式,都是有賴歷代不少高僧在過去作出他們一生的努力所致。現從以下一些中國翻譯經典的高僧傳記的記載,重溫過去部份高僧的行誼 ,從而體會他們的貢獻如何影響後世乃至今日的中國佛教。

宗派(六) ─ 禪宗

禪法東來 ─ 達摩祖師
生年不詳(西元?-535)

  達摩祖師為中國禪宗公認的東土初祖。雖然對當時的中國佛教,沒有立即引起大的影響,但就像播下一顆種子一般,一天天茁壯繁衍。
  根據日本學者關口真大的考證,代表達摩大師思想的作品除了(二入四行論)外,尚有近年來在敦煌發現的《達摩禪師論》。

兩京大法王 ─ 神秀禪師
生於隋煬帝大業元年(西元605-706)

  神秀的禪法是繼承了達摩以來依持《楞伽經》的傳統。若以禪宗的觀宗思想史的觀點來看,神秀的「觀心」說,其實是四祖、五祖弘忍東山法門的忠實繼承者。從作於神會北上挑起南北宗之爭以前的《傳法寶紀》與《楞伽師資記》等作品中,可看出神秀地位的公認與肯定,甚至公推他是禪宗的第六代祖師。
  神秀大師有很多優秀的弟子,其中的道璿最早到日本,因此日本早期的修禪者,大多是北宗禪神秀大師這一系統的。
  近代新發現的敦煌卷子中有幾個本子,一般認為是神秀所述,而由其弟子們記錄整理,可以代表神秀北宗的禪法。它們是《大乘無生方便門》、《北宗五方便門》、《大乘北宗論》、《觀心論》,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料。

頓悟南蠻子 ─ 六祖慧能
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二年(西元638-713)

  禪宗是我國影響最大且具特色的佛教宗派。隨唐以後禪宗與淨土宗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的代名詞。這都是歸功於惠能思想的啟發。惠能的不立文字(不是不利用文字,而只是不執著於文字),以心印心,直指當下的號召,使得過去學佛的人對於書本的重擔得以放下。因此當時整個社會幾乎都接受了禪宗的思想方法。
  此外惠能提倡「解脫不離世間」,他認為應該在世間求解脫,而不是在這個世間以外去尋求所謂的出世,這一思想,開拓了人間佛教的路線,淡薄了世間與出世間的局限,對於中國佛教與思想的發展,有莫大的貢獻。
  禪宗在初期幾位祖師的作風,整體上來說是比較重視獨自在山林中以靜坐修禪的方式修行的。但到了惠能以後就發展變為先開悟見道,再居山修行,進而衍化為既在紅塵俗世化導眾生,也在孤峰頂上修行的人間佛教,最後流於運水搬柴皆是神通妙用的廣泛思想。

北地照南陽 ─ 神會大師
生於唐高宗總章元年(西元668-760)

  神會當時正處於南北二宗對峙的局面,北宗因為朝廷奉神秀為國師,聲勢浩大;而慧能居於南方,並不太被重視。神會極力為惠能爭取正統地位,振起南宗禪的聲望。因為神會不避艱辛的獻身與努力,終於達成了立慧能為禪宗六祖,使慧能在禪宗的地位得以確立並永為後代的定論,而神會也因而被立為禪宗七祖。
  神會的著作有《顯宗記》、《南陽和尚頓教解脫禪門直了性禪語》、《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南陽和尚問答雜徵義》、《頓悟無生般若頌》等,都是很值得研究的作品。

獨坐大雄峰 ─ 百丈懷海
生於唐玄宗開元八年(西元720-814)

  百丈禪師根據中國國情及禪宗的特色,折衷佛教的戒律,制定了禪門的戒規,被稱為「百丈清規」。「百丈清規」對禪宗寺院的僧職、制度、儀式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使禪僧脫離律宗的寺院,別居獨立的禪寺,並重新整頓出家人的威儀,把宗教修行與勞動實踐相合。把「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工作態度融進每日的修行內容。「百丈清規」佛教修行和勞動實踐的結合,也體現了禪宗的實踐與入世的風格,從而也影響了中國後世佛門的修行生活。
  在百丈大師去世的三十年後,佛教遭遇到唐武宗毀佛的大厄運。在這次的佛教大劫中,各宗派只有禪宗倖存,而且更蓬勃的發展。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百丈大師清規的建立,使禪宗寺院的出家人不用依靠社會的資助而生存。也由於他們的自食其力,不必寄生於社會,所以在唐末五代以後各宗衰微且出家人日益減少時,仍維繫著佛教的命脈。

中國曹洞宗 ─ 洞山良价
生於唐順宗元和二年(西元807-869)

  禪師們因引介學人的方法不同,而分為五大流派︰在南嶽懷讓禪師以下分瀉仰,臨濟二宗,青原行思禪師以下分為曹洞宗,雲門宗,法眼三宗。應驗了達摩祖師「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的預言。五宗曾並峙一時,但因傳人承續之故,最終只有曹洞宗與臨濟宗脈脈相傳,至今連綿不絕。
  洞山禪師為曹洞宗祖師,座下成就無數弟子,計有成道者二十六人。曹洞宗傳了數代之後,由雲居道膺禪師門下一脈單傳,至宋末時,一位歷史名人耶律楚材,拜隨萬松禪師學禪,並自號「湛然居士」。後來他作了元代宰相,因此曹洞宗在元初盛極一時,之後曹洞宗傳至日本,日本曹洞宗的祖師為道元禪師。

日本曹洞宗 ─ 道元禪師
生於正治二年(西元1200-1253)

  道元禪師二十四歲進入中國南宋留學。他回日本後,分別創立興盛寺及永平寺。在江戶時期,日本曹洞宗有關寺院的總數,佔日本佛教宗派的首位。後來日本曹洞宗發展到擁有一萬四千餘寺的大宗派,在日本佛教中佔有極重的份量。到今天為止,他所建立的永平寺,仍是舉世公認最有示範意義的修行道場。
  主要的著述有︰《正法眼藏》、《永平清規》、《普勸坐禪儀》、《永平廣錄》、《學道用心集》、《寶慶記》等。
  道元禪師以他自心所證得的體驗,將佛法傳入並深植於日本,可說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宗教家及思想家,他的思想成為日本禪學理論的基礎,而他所倡導的許多觀念,在日本佛教思想史上有極大的貢獻。

達觀俠義會 ─ 紫柏大師
生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西元1543-1603)

  紫柏大師非常鼓勵靜坐,他自出家以後就終身不倒單。雖然他對禪法的修行非常有心得,但他反對中國禪宗所標榜的不立文字的態度,大力鼓吹文字經教義理的重要性。
  他是一位神僧而且重視義學,他著述的經論有《金剛經要論》、《般若心經說》、《紫柏老人集》、《紫柏老人別集》、《八識規矩頌解》等。他極力提倡唯識學,造成一股研究唯識的熱潮,而王肯堂著的《唯識證議》是明末研究唯識思想最傑出的著述。提倡並勸募刻印方冊大藏經,對佛教文化的普及貢獻良多。這藏經就是目前流傳的《嘉興藏》。

一金本行天涯 ─ 憨山大師
生於明世宗嘉靖二五年(西元1546-1623)

  憨山大師將修行方法如參禪、唸佛、持咒、誦經,均當作禪法。他的見解是唸佛觀想是正行,發願是助因,持戒是基本。
  曾經將皇太后賜給他修寺的三千金,散給山東的災民。在充軍期間,可以自由往來於廣東各地,宣傳佛法,及中興曹溪、重闢祖庭。著述甚多,包括有《華嚴綱要》《楞嚴經通議》《法華經通義》《起信論直解》《肇論略注》等。他的《年譜》及《憨山老人夢遊集》,不但記載了他的行誼和思想,也保留了晚明佛教活動現況的祥盡史料。

風雲一奇僧 ─ 虛雲老和尚
生於清宣宗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1952)

  清末時期,佛教僧團內部,可說是處境艱難。一方面是因為鴉片戰爭後,清廷對西教盡量保護;其次,當時佛教僧侶多已名存實亡,不重視戒律與修持,許多寺院毀於兵亂或天災,或是財產被併吞佔去。他感嘆禪宗道場廢弛,宗風淪墮,佛法無聞,律學不行,因此發願振興十方叢林,重建古剎。
  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政權由中共領導,佛教也深深受到波及,有不少僧侶紛紛避難至台灣、香港或東南亞等華僑旅居住地。中國大陸在共產黨的脅迫下,中國佛教再度遭受嚴重的破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僧尼被迫還俗,多數寺廟遭受破壞,或轉為其他用途。虛雲老和尚以一百一十歲的高齡,毅然從香港返回中國大陸,為保存佛教命脈而努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