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期 佛法自由談

 

 
   
   
       
       
 

   
 

 

「明心見性」這名詞在佛教來說有高深的義理。這名詞道家也有用,儒家亦有用。佛教傳入中國已有 2000 多年。因此,三教也會混合佛教的名詞來用。若是內行人一看之下便知是那一家所寫的文章。

什麼是「見性」?什麼是「明心」?分開來說那個見性的「性」是體,不會變的。「心」是用,是會變的。佛教把宇宙萬有分為三大:「體大、相大、用大」。「體」是看不到的,而「相」是可看到。如男、女各有不同的相貌,花草樹木等也有不同的相狀,是可見的。有相狀就有作用。如我們用的拜墊可以用來拜佛,可以用來靜坐, 亦可以用作放東西等。所以宇宙萬有各有不同的相狀與各有其作用,大家都可以看到的。

「體」是看不見的,沒有相狀。若是有相狀就可看見,就不能稱作「體」。「相」不是「體」不是「用」。本體即是「自性」。

「明心」的心是虛妄的,妄想心。這個「心」想東想西,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會變的。你要明白「相」與「用」是由分別心而來,分別心是假的,所以相及用也是假的,若能明白體,即是見性。所謂「明心見性」即是明白此「心」有相有用,乃是變化無常的。其「自性」是體,無形無相,乃是常住不變的。